织金县金龙乡农村经纪人协会副会长刘德义,家住金龙乡石兴村沙水井组。刘德义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987年至1993年曾外出深圳、贵阳、昆明等地打工。以后则时而外出打工,时而返乡务农。1994年至2004年期间,返乡务农,发展家庭养殖业,2002年开始喂养杂交牛,2004年起在扩大养牛规模的同时,又承担起周围养牛农户销售经纪人,一步步把织金农村喂养的肉牛销售带进了国内外市场。
2002年,常年在外打工的刘德义得知家乡政府决心发展畜牧业的消息后,便连夜赶回家中,决心在养殖方面大干一番。在金龙乡政府的引导下,刘德义靠乡政府帮助协调的2万元贷款买了5头杂交牛喂养,当年不但还清贷款本息,还赚了8000多元。刘德义称得上养牛“土专家”,在喂牛方面自有一套“土办法”:一是懂市场价格,买卖不吃亏;二是懂兽医技术,防疫治病不求人;三是懂饲养管理,充分利用当地苗族、彝族中草药方,给牛吃下驱虫、健脾、健胃助消化等方面的中草药,杜绝给牛吃带激素、抗生素的兽药饲料,不但育肥效果显著,而且生产出了真正“绿色无公害”的有机牛,刘德义的牛也因此而畅销省内外;四是加大牧草、绿肥的种植和转化利用力度,加强饲草青贮,保证越冬饲料供应。刘德义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独到的经营走上致富路,成为金龙乡小康路上的“领头雁”。
看到刘德义发展养殖的优势条件,金龙乡政府又于2004年贴息4000元,为刘德义贷款4.5万元扩大养殖规模,购买了草粉机、铡草机等机械,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经过刘德义的苦心经营,2004年底,刘德义在信用社贷的款已全部还清,家里还喂养有牛58头。2006年初,刘德义聘请了5个工人帮忙管理养殖场,自己则兼营肉牛生意,每星期至少运两车牛销往兴义、贵阳等地,年收入8万元以上。2005年5月,刘德义当选为织金县金龙乡农村经纪人协会副会长,成为金龙乡新农村建设征程中的一朵奇葩。
刘德义致富不忘周围的人们,他出钱买了38头杂交能繁母牛租给经济困难的农户喂养,产的牛犊按农户六自己四分成,让经济困难的群众都喂上了牛。同时,刘德义还向群众做义务宣传,帮助农民发展养殖,共带动养殖5头以上杂交牛的大户28户,为他们解决资金、技术等实际困难。在他的带动下,石兴村的畜牧业得到蓬勃发展。2006年5月21日在织金县畜牧局和金龙乡共同举办的“金龙牲畜交易市场开场典礼暨首届牛王评选活动”中,石兴村被评为“畜牧专业村”,刘德义被评为“杂交能繁母牛养殖大户”,他所喂养的一头杂交公牛被评为“牛王”。
刘德义的肉牛生意在不断发展壮大,得到了省内外多家知名企业的信任,签订了大量的肉牛订购合同,履约率高,效果明显,他的年纯收入15万元以上。2006年6月,刘德义与深圳市南山公司签订了优质肉牛的长期购销合同。为了切实履行合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刘德义想方设法帮助周边群众发展肉牛养殖,在贵阳花溪设办事处,聘请10多名畜牧经纪人在省内外购买肉牛,每星期发一车肉牛前往南山公司。在刘德义等农村经纪人的带动下,金龙乡的畜牧业正一步步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如今,刘德义正在与越南方面有关公司联系,把织金农村喂养的肉牛销路引向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