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大涨谁得益


 
  猪肉价格暴涨成为人们近期关注的话题,在这其中到底谁才是受益者呢?
  
  养户:并非最大的受益者

  猪肉上涨,固然有饲料涨价、养猪成本上升的原因。但是养猪成本上升了,市场上的猪肉价涨了,养猪户出栏生猪的价格涨了没有?如果饲料猛涨,生猪价格只是稍微上涨,养猪就是亏本。再说生猪出栏至少要100天,所以专家表示的“猪肉价格已到顶点,不会继续上涨,高价猪肉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的话并不乐观。因为养殖户的补栏进度比较缓慢,就是想大量养,也需要一定时间。

  猪肉价如此飙升,养猪户并不是最大的受益者,那么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可以这样说,不论哪次农产品涨价,首先受益的都是经销商。等经销商抱了一桶金甚至多桶金后,农民才有可能受益。近期生猪价格如此频繁上扬,但在乡村的价格变化仍然不是很大,供求信息不对称,农民在该获益时没获益。

  猪肉价格的涨幅大,毫无疑问会影响其他禽畜类产品的上升,也就波及到市民的生活。农产品价格上涨,家庭开支增加,而收入还没有增加的群体,当然会感到生活的压力。

  要改变这种状况,让百姓不再感到有生活压力,就必须稳定农产品的价格;要稳定农产品的价格就必须稳定农产品的生产,如何稳定?欧美的方法就是采取国家补贴。比如欧盟政府每公顷农地补贴是300-350美元,美国是100-150美元。如果国家不实行高额补贴,让农民大力发展生产,很难改变这种困局。 
  
  肉商:大可不必抢生猪

  “不少生猪都被猪贩子高价收购,运往广东销售,那里的猪肉价格比我们的高,他们赚取的利润也高。”5月23日,广西桂林一位肉商说。然而,一位姓朱的肉商将收购的生猪运往广东市场时发现,在扣除屠宰税、运输费、人工工资等各种开支后,实际上能够赚到的利润比广西多不了多少。

  “抢生猪”无疑是市场动向的错误理解。肉商抢购行为的产生大多数来自于各地肉价普遍上扬,但这部分恰恰是入市不久的“门外汉”。一般而言,生猪价格上扬与市场肉价飊升有一个月左右滞后期,在各地零售市场肉价已经很高的情况下,继续追高实际上就已经违背了生猪供应的客观规律。这也是为什么入市多年的养殖户和肉商不急于盲目扩大规模和盲目抢购生猪的关键。

  表面上看,经济发达城市给予养猪户、肉商的优惠政策要高于中西部省区,这种价格优势吸引着一些肉贩子抢购生猪前往销售。实际上,中央政府要调控的是全国各地的猪肉价格,并非个别城市或者经济发达城市的猪肉价格,各地城市收入差别、物价差异也已计算无遗。

  如今,猪肉已不像以往,占城市肉类食品消费50%至60%了,“无肉不成宴”的情况将进一步改变,牛羊肉、海鲜和家禽都成为理所当然的替代品。市场和消费群体已经对肉价飊升作出了选择。全国不少地区的市场零售商表示,肉价天天涨,卖肉数量却明显下跌,过去一天能卖4头猪,现在每天能卖两头猪就不错了。不少人宁可选择吃羊肉、鸡蛋、牛肉,也不愿意选择吃猪肉。

  从生猪供应链条上看,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生猪生产国的生猪资源仍非常丰富,猪肉供应远未到“非抢不可”的地步。在养猪大省广西、湖南等地,1-2月份间养猪户补栏的小猪,现在每头已普遍超过60公斤,按照4个半月左右肉猪即可出栏计算,随着这部分肉猪投入市场,肉量供应稳定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盲目抢购生猪,很可能会遭遇抢到了猪,卖不出价的情况。

  □美浓

 

  不论哪次农产品涨价,首先受益的都是经销商,这次猪肉涨价也不会例外,等经销商抱了一桶金甚至多桶金后,农民才有可能受益。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