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满族自治县禁牧4年来,全县绒山羊由4年前的20万只,发展到了现在的30万只,养羊户也由原来的2000多户,发展到了现在的6000余户。由于今年是暖冬,还是早春,养羊户们已经开始忙着改良品种或梳理羊毛了。虽然大过年的也要围着羊儿忙前忙后,但大伙儿心里却是喜不自禁。
辽东山区特有的林草资源,为农民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天然的饲料场,本溪县农民也有着养羊的传统。这里的绒山羊无论净绒量还是绒质,在市场上都有较高的声誉。可是好景不长,自2002年起,为配合天然林禁伐政策的实施,这里实行了“禁牧”。养羊户立马傻眼了,难道红红火火的绒山羊产业就要这样终结了不成?同样的难题也摆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面前。经过反复的考察与论证,本溪县领导得出结论:绒山羊产业不应因“禁牧”而没落,相反应是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县里组织科技、畜牧等部门的专家,引领养羊户探索新的发展之路。他们圈起了围栏,盖起了暖棚。先是把秸秆切碎喂羊,后又把秸秆青贮发酵喂羊,使玉米秸秆的利用率高达90%。羊也因肥美的新饲料而长得膘肥体壮。舍饲给绒山羊成长发育创造了“饭来张口”的优越条件,增产的优良羊绒和羊肉,远远高于增长的饲养成本。“禁牧”政策成了本溪县绒山羊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为解决林牧矛盾和冬季饲料难题,本溪县还引入了牧草种植技术。他们早已完成了草原荒坡权属确定工作,确权割草地、放牧地3.6万亩。农民像种承包田一样,在割草地上种植紫花苜蓿、籽粒苋、菊苣、稗谷等十多种牧草。去年,该县种植牧草达1.1万多亩,年产鲜草8250万公斤。或青喂或冬贮,牧草解决了羊儿冬季缺粮少食的问题。
高效科学的饲养方式,颠覆了本溪县传统的绒山羊养殖产业。去年,本溪县不但已经拥有绒山羊30余万只,而且肉羊出栏6万余只,出优质羊绒12万公斤,创产值近亿元。除此之外,这里还建成了两家羊绒加工企业,年可加工羊绒600吨,使该县成为我省重点绒山羊产业基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