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6年度优良种猪A级企业评选活动于2007年2月8日结束,按照公开、公平、公正、严格要求的原则,专家组和监督组评选出了全椒县金谷种猪场1个企业为AAA级种猪生产企业,芜湖县三利种猪场、滁州市天一牧业有限公司、泗县龙牧猪业集团、宿州市辉煌良种猪繁育有限公司、宿松县宏建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望江县现代养殖有限公司、肥西县华杰畜禽养殖有限公司等7个企业为AA级种猪生产企业,亳州市兴龙畜牧有限责任公司、寿县康达畜禽有限公司、和县天龙种猪场、青阳县五星畜牧养殖公司、安徽省兴安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黄山市徽州区顺发良种养殖场、怀宁县三官实业公司绿源养殖场、淮南市毛集焦岗湖新华生态养猪场、砀山县金泰良种猪场、砀山县兴达良种猪养殖有限公司等10个企业为A级种猪生产企业。这是安徽省连续第5次开展的此项活动,较前几次相比,无论是A级企业数量,还是整体种猪质量都有了新突破。
一是全省种猪生产整体水平有了新突破,通过从优良种猪(A级)企业购买优质种猪发放到各地,使良种猪的推广落到实处,大大地加快了优良种猪推广速度,全省种猪生产企业数量比上年度增加了30%以上。二是种猪良繁体系有了新突破,目前已建设了10个地方良种猪保护场,6个保种基地和60个地方猪扩繁场。特别通过连续5年开展“安徽省优良种猪A级企业评选”后,涌现了一大批较高水平的种猪生产企业,共评选出了3个AAA企业、13个AA企业、30个A企业。逐步形成了结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上下配套,适应畜牧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市场需要的良种繁育体系。
会议期间,省农委提出了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良种猪生产的目标和主要措施。即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提高种质为主要目标,打破行政区划,扶持良种龙头企业,全面加强种猪质量监管,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上下配套,适应生猪现代化和市场需要的良种繁育体系。
一是加强领导,搞好规划。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是牧业富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应予高度重视,把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列入议程,加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严格按照全省规划,克服分散建设、效率低下的弊端,结合实际,做好本地区良繁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二是开展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评选工作,提高种猪质量水平。安徽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心项目今年将完成,从今年起将对全省祖代以上种猪场开展种猪种质测定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安徽省优良种猪A级企业评选办法》要求,逐步开展种猪的竞赛、评选和拍卖。
三是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推进产业化经营。省级正在筹备组建安徽省养猪业协会,这次会议还专门安排了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培训,就是要求我们业务部门要跳出就生产抓生产的老框框,既要服务好中介组织,也要主动争当中介组织,对中介组织需要的生产信息、检疫等工作要主动服务,热情办事。
四是多方融资,增加资金投入。省农委决定,从今年起,每年将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购买200头左右的优良种猪企业种猪发到各地,将资金物化下拔,加快良种推广速度。同时,对当选的A级企业进行奖励。
五是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加大对《畜牧法》的贯彻力度。一是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技术推广部门作好前期工作,稳定种畜禽市场;二是对种畜禽销售市场进行动态监督,杜绝无证生产、经营和销售假冒伪劣种畜禽行为,保障种畜禽市场的良好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