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在整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纵观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可以看到:1949-4957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1958-1962年,由于盲目推行大跃进农业遭受破坏,增长缓慢甚至下降,1963-1965年,农业生产恢复后,总产值年均增长近20%,1966-1978年,农业年均增长3.1%,1979年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后,到1984年六年间年均增长7.6%,1985-1988年农业出现新的停滞和徘徊,总产值年均增长仅3.3%,1984-1994年农业重新回升,总产值年均增长达到4.7%。总的说来,农业一直处于较高速度增长状况。然而,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存在着一些令人深省的问题。
1.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不仅相对于国民经济中其他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而且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来说是相当低的,中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与国外相差10-20年,科技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份额仅为39%,而欧洲一些国家都在70%以上,美国高达80%。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60%左右,而中国仅30%-40%。
2.农业结构单一,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较差。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一直是我国农业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过去传统的农业结构调整多局限于一些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减和适应供求关系变化的权宜之策上,而对整个农业的产业结构作根本性的调整并没有进行。我国农业结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部门产出中生活资料比重较大,生产资料比重小;粮食生产比重较大,经济作物比重较小;狭义的农业即小农业比重大,而林、牧、副、渔业等广义的农业中应有的成分没有得到相应比例的重视。另外,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较差,与农业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业、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的整体发展。
3.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化,农业扩大再生产进程缓慢。
由于农业生产规模的不经济、生产手段和耕作方式的落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应用等原因,我国农业实现集约化增长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农业经济怎样由单纯的速度数量型增长转变到以优质、高效为目标的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上来将是实现我国农村经济飞跃的重要步骤。再则,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化,使得农业较之于其他行业获得较低的报酬率,并且农业的积累又被国家和政府以各种形式转化成工业等其他产业的积累,从而最终导致了农业本身的资本积累率较低,更不要说吸引其他产业的资本进入农业了。这样,就使得农业缺乏大量用于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资本投入。
4.农业国际竞争力较弱。
我国传统的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劳动成本的低廉,而随着世界新技术的发展,这种传统优势正在消失。由于技术含量在农产品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国际市场上产品的价值构成正在发生变化,发达国家出口的一般商品中劳动和资源价值所占比重为20%左右,其余大部分都是科技和管理的价值,而我国当前出口的传统产业和产品中的劳动和资源价值比重高达85%。另外,由于我国农业主要是小农个体经营的模式,并没有产生规模经济的效应,因而其传统的依靠由成本低廉带来的价格优势也正在逐步地减弱,从而从整体上使得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缺乏后劲。
5.农产品供给由全国短缺走向结构性相对过剩,达到小康后的我国消费者期望绿色、美味、保健、多样化和优质的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出现矛盾。
6.人口压力继续加大,可耕地、水资源等随着乡村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而不断减少。
到1998年底,我国农村人口约9.2亿,农村劳动力为4.53亿,而我国现有耕地据测算只需要2亿左右的劳动力,即使把乡镇企业职工都算作充分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至少也有1.0亿多。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20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水资源紧张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
7.农业基础设施相当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8.农业内部的社会分工已深化到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工序。
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而且这种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强。
9.拥有比较优势的大宗农产品越来越少,农产品市场对外进一步开放已成为必然,部分农产品将逐渐遭受国外廉价农产品的冲击。
综上所述,一方面,由于人均耕地少,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低,随着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农民从事种植业的收入不能增加,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还很普遍,继1996年粮食大丰收之后,1997年夏粮又获得增产。虽然国家采取了敞开收购粮食和实行保护价格等措施,遏制了粮食市场价格的下跌,但从全国看,农民从粮食增产中得到的纯收入增加不多。据统计,199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96年仅增长4.6%,低于前两年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增长慢,限制了农民扩大购买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能力。1997年,农民的消费性支出比上年增长2.9%,如果扣除价格因素,仅增长0.4%。这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占人口总数70%和劳动力总数55%的农民收入提高缓慢,制约了工业和服务业的市场,不利于国民经济顺畅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