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分别会见了世界卫生组织(WHO)驻华代表贝汉卫博士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驻华代表赛奇托莱科女士,就农业部与两机构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换了意见。
在与贝汉卫博士会谈时,孙政才指出,近年来,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不仅影响了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也危及到了公共卫生安全。在全球禽流感防控工作中,包括WHO在内的有关国际组织,积极协调建立国际防控合作机制,向有关国家和地区提供防控技术援助,为全球禽流感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
孙政才在介绍我国禽流感防控政策及工作进展时说,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高度重视禽流感防控工作。2004年,国务院成立了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禽流感防控工作。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24字方针,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禽流感防控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2004年以来,共扑灭91起发生在中国内地的家禽禽流感疫情,所有疫情均被扑灭在疫点上,没有造成扩散和蔓延。2006年9月20日至今,中国内地已连续126天没有发生家禽禽流感疫情。另外,还有效防止了青海和西藏候鸟疫情感染家禽和人,成功防堵了周边国家禽流感疫情的传入。
孙政才指出,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是中国政府禽流感防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农业部先后参与筹备或承办了多个国际会议,建立了农业部、卫生部、FAO、WHO四方联席会议制度等合作机制,与WHO在疫情信息通报、病毒交换、疫苗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务实的交流与合作。截止目前,我国政府已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了23株禽流感病毒。去年12月,应卫生部及农业部邀请,WHO、FAO、OIE联合专家组来华进行考察和交流,对中国禽流感防控工作做出了科学、公正、全面的评价,及时纠正了部分境外媒体的恶意炒作,使国际舆论得到了正确引导。
孙政才还高度评价了WHO驻华代表处对农业部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支持与帮助,并就加强双方合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二是进一步完善禽流感病毒共享机制,在中国向世界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希望在一些新发疫情国家的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病毒信息方面得到WHO的支持。三是加强与WHO在人畜共患病,尤其是在新发病研究方面的合作。
贝汉卫博士对孙政才的谈话给予了积极回应,他说,包括WHO在内的国际社会,已充分认识到中国在禽流感防控工作上的不懈努力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WHO希望在疫苗生产方面与中国开展更多合作。他还建议中国在禽流感防控工作中,加强流通领域的监测,改善动物屠宰条件和环境;地方各级卫生与农业部门间也应加强合作,联防联控。
孙政才在会见FAO驻华代表赛奇托莱科女士时,高度评价了FAO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支持,并对FAO同我国政府业已存在的良好合作关系表示赞赏。
孙政才说,中国在接受FAO帮助的同时,也对FAO各项活动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支持,例如,2005年我国通过FAO向印度洋海啸受灾国提供了无偿援助;去年,我国与FAO签署了扩大“南南合作”意向书,将在未来5年内派遣多达3000名援外专家和技术员。另外,我国还申请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主席国,将更深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孙政才在与赛奇托莱科女士就禽流感防控问题交换意见时说,FAO利用自身优势,协调各国资金、技术资源,为发生禽流感疫情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禽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了及时、有力的支持。近年来,中国农业部与FAO在禽流感防控领域密切合作,FAO为中国禽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和技术支持,对提高中国禽流感防控工作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孙政才就与FAO进一步加强禽流感防控合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二是通过项目继续加强在疫情监测与预警能力建设的合作;三是加强在疫苗研究、免疫效果评估方面的合作。
赛奇托莱科女士高度赞赏农业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认为FAO的工作离不开中国的支持,FAO在华开展工作的基础是双方的友好关系。她感谢农业部及时通报动物疾病疫情,并表示将接受孙政才部长的建议,采取措施不断推进双方合作。
国家首席兽医师、兽医局局长贾幼陵,国际合作司司长李正东、副司长姚向君参加了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