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各地把搞好“西繁东育”工程作为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教育群众转变传统养殖经营方式,提高牛羊贩运育肥的整体效益,引导和推动“西繁东育”工程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新形势下,去年以来,我省农牧部门加强项目管理与指导,强化服务,保证“西繁东育”工程的顺利实施。各地在以往省示范点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小区建设与农户一家一户分散饲养结合起来,搞好饲养管理、强化疫病防治、帮助群众转变传统的养殖经营方式,提高了牛羊贩运育肥的整体效益。去年我省“西繁东育”工程共落实贩运育肥户35286户,比上年增加4324户,共贩运育肥牛羊274.15万头只,比上年增加19.63万头只。其中贩运牛羊152.14万头只,育肥出栏122.01万头只。
为了确保牛羊贩运育肥畅通无阻,农牧区各地加强畜产品市场、“绿色通道”和畜产品中介服务组织的建设。积极组织牛羊贩运育肥户主动寻找市场拓宽渠道,帮助农牧区农牧户之间建立长期稳固的购销关系。通过政府引导,业务中介组织搭桥,使牛羊贩运育肥的收购、生产、加工、营销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延长了产业链,确保了各中间环节的增值,提高了经营效益。
在引导“西繁东育”工程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各地重点发展扶持“小群体、大规模”和“一村一品”的模式,抓好重点示范点和重点村建设。全省共建成不同规模的牛羊育肥集中示范小区40个,建成棚圈78万平方米,每个小区的规模在40-160户之间,目前育肥生产良好、示范带动效果较好的有33个,涉及农户达2800户;同时还建成牛羊贩运育肥重点村130个,涉及农户6300户。育肥示范小区的建设和发展,使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规模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突出,对周边群众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牛羊贩运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