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与宏观调控

•  国内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对当前国内经济的看法,在抽象的一般分析上没有什么分歧,是一致的,就是说总体较好。因为各种主要统计指标都显示,我们的经济运行状况在宏观调控的预期范围之内,或者说向着我们调控的方向在发展,尽管没有到位。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其表现可从几个主要的经济统计数据来分析。

    1 、工业生产和市场销售基本平稳。我们年初调控的目标是工业增长的速度应该走得平缓些,去年增长得太快。希望市场销售增长得快一点,因为过去增长较慢,即国内需求不足。从 1 ~ 11 月份的情况看,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6.8 %,增势是向下平稳地走的。但 11 月份又有反弹,比 10 月份加快了 0.2 个百分点, 10 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 14.7 %, 11 月到了 14.9 %。这是从工业增长来讲,与去年相比,走势是平缓的,这是我们需要调控的一个目标。就是 11 月份又在向上升, 12 月份有可能进一步向上升。从社会消费的人数总的来看, 1 ~ 11 月份增长 13.6 %,这个增长情况和 1 ~ 10 月份的增长情况是相同的,但是出现了一个不太好的趋势,就是 11 月份比 10 月份又减慢了 0.2 个百分点。 10 月份是 14.3 %, 11 月份是 14.1 %。当然 10 月份有一个涨价的问题,到了 12 月份可能会上去一点。从这个数字来看,这几年来基本在 13 、 14 %,就是国内的销售不是很旺盛。这是一个方面。

    2 、今年以来,物价保持比较稳定,但消费价格呈微微上升态势,生产价格平稳, 11 月份才有所回落。 1 ~ 11 月份,消费价格指数( CPI )是 1.3 %,工业品出厂价格是 2.9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是 6.1 %,其中 11 月份消费价格指数是 1.9 %,比 10 月份加快了 0.5 个百分点。应该说这个月价格的上升,从正常运行情况来看,是有一点高的。可以说,消费品中,各类消费品在 11 月份都有一定幅度的上升。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值得关注。 11 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反而回落了 0.1 个百分点,是 2.8 %,我想到 12 月份可能会上去一些。因为既然消费市场的价格在变化,那么工业品的出厂价格稍微滞后,不可能不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回落了 0.8 个百分点,为 4.8 %, 1 ~ 10 月份是 6 %以上。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适当回落,对整个生产、企业来说是利大于弊。我认为, 12 月份到明年年初,这个价格还是比较稳定的。

    3 、财政收支指数平稳发展,但随着下半年的发展有所回落,特别是 11 月份回落较多。货币信贷基本稳定,但存在不少问题。贸易顺差较大,我们调控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是减少贸易顺差,但这个问题还没有取得明显效果。从数字上看, 1 ~ 11 月份,全国财政收入 36084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24.7 %,支出 29611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6.9 %。收支相比,收大于支 6472 亿元,同比增加 2857 亿元。每年增收的财政数字应该说是很大的。去年全国人大财经委对于这部分钱该怎么用,和财政部进行过多次的交涉。不过没有达到财经委提出的希望,值得高兴的是,今年的中央工作经济会议,胡锦涛、温家宝同志的讲话都表示,要对新增加的这部分财政收入好好使用,而且使用方向在思想上和人大财经委提出的基本一致。这些年财政收入连续增长很快,都是两位数字。从今年来看,我们年初几次的调控对财政增长不是越快越好,应该利用这个时候对经济体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改革,比如企业税制,两税合一的问题。现在的财政收入从 11 月份来讲,应该说增长的速度是减慢了不少。 11 月份财政收入比 10 月份增收放慢了 8.9 个百分点。

    从金融机构来说, 11 月末,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将近 3 万亿元( 29318 亿元),今年肯定要突破 3 万亿元,同比多增 7228 亿元。但 11 月份有所收缩,同比少增 315 亿元。整体上讲,由于年中注意到这个问题,二季度的经济形式分析就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中国人民银行也重视了这个问题,对各个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和一些强制性的调控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整体来讲,货币、金融情况还是比较平稳的。

    从进出口来看, 1 ~ 11 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24.3 %,顺差达到 1565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 657 亿美元,因此顺差依然没有得到控制,这从数字可以看得很清楚。

    这第三方面是从财政金融来看的。

    4 、固定资产投资虽然有所回落,但反弹动力强劲。因为年初两会时,大家就知道,固定资产增长过快即这几年的经济高增长是依靠投资推动增长的格局没有改变,但完全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存在很大风险。所以,今年宏观调控要把固定资产投资调控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使国民收入分配问题、收支分配格局有所调整。我们现在收支分配从投资和消费来分,投资占 45 %,消费占 55 %。从消费来讲,和世界平均水平差 12 个百分点,和美国、韩国、日本差 15 ~ 20 个百分点。 10 ~ 11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放慢了,增长 26.6 %,比去年回落了 0.2 个百分点, 11 月份比 10 月份加快了 8.2 个百分点。说明反弹动力很大,也是当前值得注意的问题。

    这是从整个总体的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应该说是好的,大体上是在我们宏观调控预期的范围之内,有的在向较好的方向发展,有的还存在反弹的情况。从实际问题来看也不少,我主要提出三个问题。

    1 、政府投资冲动没有解决好,房地产发展不够健康。

    2 、货币流动性过剩,金融风险不可低估。贷款一年 3 万亿,风险管理又不独立,现在我们说五级分类中的贷款折用率有下降,在安全范围之内。但如果按一般对金融形势的分析,五级分类的第二类,叫关注类,世界平均水平是百分之 1 点几,但我国四大商业银行都在 10 %左右,这个不能不考虑。有好多没有显现出来,特别是房地产中。单纯拿高校来讲,哪个高校都贷款几个亿,都没准备还。

    3 、国际收支不平衡。顺差 1565 亿美元,比去年增加很多,外汇储备超过了 1 万亿美元。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  国际经济环境

    对于世界经济的情况,作为经济管理者、政府决策者、企业家,都不能不关心。对于世界经济,比较权威的判断机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它每年都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有春季报告、秋季报告。 2006 年的秋季报告已经发表,根据这个报告评估的情况,认为 2006 年年初以来,世界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2007 年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潜在的风险进一步增强,认为目前正处在一个不确定的交叉路口。具体从几个地区的情况来看,美国、欧盟、日本确定着世界经济的方向。我们的经济总量只占 4.5 %左右,影响力不能过高估计。而美国大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 31 %,美国今年的经济尽管在第二季度由于房地产降温、油价高起等原因,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但估计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是在 3.4 %左右。 2007 年还可维持 2.9 %的增速。刚才厉教授谈到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可能有一定道理,我们这个时期要求高速度,到了后工业化时期就要求不那么高了。实际上,据我观察,美国二战以后经济调控基本的几个主要数字,经济学家和总统的职能机构差不多,就是经济增长不高于 5 %,高于就认为过热了,通货膨胀不能高于 3 %,居民收入增长不能低于 3 %,所以物价收入的增长、经济的增长有一个基本的数字控制,不是越高越好。另外,更重要的是就业率,美国失业率如果高于 5 %,总统是很着急的。今年能保持 3.4 %的增长速度,应该说是比较理想的。世界经济中的一个主体,占 31 %的地方经济能维持一个比较好的增长态势,对我国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

    欧元区的经济总量大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 29 %,所以欧元区对世界经济影响很大。而且欧元区的经济是出口型的,前两年经济情况一直不算很好,从去年到今年的情况是比较好的,预计 2006 年可以达到 2.4 %的增长速度。当然世界银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也看到了这么一点,由于欧元对美元的升值和能源价格上升,会对欧元区的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因为它是出口型经济,欧元升值对出口不利。

    日本的经济大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 14 ~ 14.5 %,所以这三块经济加起来大约是 75 %。日本经济连续 13 年基本在零增长,萎靡不振,从去年开始经济好转, 2006 年应该说很多经济学家判断,日本的经济进入一个正常的区间。因为日本央行在今年 7 月 14 日将 隔夜 利率调整到 0.25 %,从而使执行了七年的零利率政策宣告结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日本的经济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经济在向正常水平恢复。预计 2006 年,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可到 2.6 %, 2007 年可能还要好点,到 2.7 %。

    这是世界经济从三个主要的经济主体来看,今年的情况不错,明年的情况也不会太坏。其他方面,占世界经济总量 20 %多的国家里面,俄国、印度、中国这三个国家经济增长情况都还不错。所以,整个世界经济情况当前没有大的问题。但有几个主要的可能的风险。一是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比多数经济学家预计的更差,这样的话,美国的经济就有可能下降得比较快,美国经济如果下降急剧,对世界经济的震荡就会较大;二是世界通货膨胀压力在加大,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紧缩,这对经济有影响,经济也会随之出现一定的紧缩。现在各个主要国家通货膨胀的情况,我们前一两个月分析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还没有多大问题,从 11 月份的情况来看也难说。这个月初,价格的情况,从粮食、蔬菜、水产、畜产品、衣服类,都是上涨的,虽然幅度不大。第三个风险是石油价格还不稳定,可能进一步上涨。石油价格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的影响都比较大,因为我们的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