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际贷款更好地服务“三农”

  
  越来越多的国际贷款项目进入“三农”领域,如何有效地使用这部分资金,使其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是不少地方和部门正在研究探讨的课题。
  前不久,“世界银行贷款中国小规模肉牛发展项目”顺利通过了世行检查团的实施完成检查。世行对其圆满的完成给予了高度评价———把项目的可持续性评为“非常可能”,把中方的项目执行表现评为“非常满意”。
  如何发挥国际资金效益,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就此记者采访了负责组织实施这一项目的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主任韩高举。
  韩高举介绍说,“肉牛项目”1996年开始准备,2000年6月正式开始执行。历时10个春秋。项目区包括河南、河北、安徽和山西4个省的21个地区(市)、76个县和389个乡镇,总面积7.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19万人。项目计划总投资近1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发展肉牛、奶牛养殖,建设活牛交易市场和肉牛屠宰加工厂,改进和完善项目区养牛服务体系。
  “肉牛项目”中近80%的投资都用于直接发展农户养牛。面向千家万户农民,程序复杂、要求严格,如何既组织农户按程序和要求实施项目,理顺世行贷款及配套资金使用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又减轻农民负担,是项目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此,项目积极探索,力推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项目管理部门开拓进取,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引入了国际先进理念和标准。如引进了牛肉分级制度,推广了肉品按质定价制度。项目的实施还促进了独立肉类检验服务的形成,加强了食品安全工作,强化了生产与加工的合同链接,向生产者和加工企业提供了市场信息服务,建立了牛耳标系统和个体奶牛产奶记录,促进了养牛小区建设等。
  另外,项目还对农户转贷机制进行创新,以减轻农民贷款负担。各级项目管理部门积极探索面向农户的项目管理方法。各项目省在项目执行之初,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商讨,规定了转贷给项目农户的贷款为固定利率,且确定上限,减轻了农户贷款负担。
  此外,各省项目办还在中央项目办的指导下编印了《项目农户手册》,免费发放到项目农户,每户一册。项目技术服务部门或基层项目管理部门指导项目农户填写。通过项目农户手册落实了农户的知情权,使项目条件公开透明,增强了信用机制的建设,这种做法得到了世行的赞赏,在随后实施的外资项目中也得到推广应用。
  与此同时,项目还注意发挥农民协会的作用,帮助实施项目。在基层项目办的指导下,项目农户组成养牛协会代表农户利益,与技术部门、育肥场、收奶站和加工厂打交道。养牛协会负责统一组织农户肉(奶)牛购销,并组织农户和育肥场、加工厂签订肉牛、牛奶销售合同,召开座谈会,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养牛协会的运作,提高了养牛的组织化程度,受到农户的欢迎。
  “肉牛项目”为有效使用国际贷款积累了哪些成功经验?对此韩高举总结认为,有五个方面的经验值得重视:加强领导,健全管理机构 设立中央项目办,是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成功经验。中央项目办公室为“肉牛发展项目”的顺利完工发挥了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牵头组织,沟通协调,管理监督,指导服务等方面。
  各级党委、政府把项目的实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四省各级都组建专门机构,委派专人负责项目的管理和指导,并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积极落实项目配套资金,确保落实项目各项要求,实现项目既定目标。
  找准方向,顺应行业需要 “肉牛项目”之所以能在项目规定执行时间内,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项目设计符合国内养牛业的发展趋势,利用了近几年来养牛业蓬勃发展的契机,引入世行资金,满足了项目农户对生产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结合世行项目的特点,在设计阶段就重视全局、强调行业协调发展,高标准、严要求,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标准,不是单纯发展养牛,而是品种改良、饲养、加工和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同时进行;不是单纯进行物质建设,而是同时跟上软件建设,全面推动了项目区肉牛养殖和加工业的发展和升级。
  明确标准,严格组织实施 “肉牛项目”建设标准高,实施效果好,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主要的经验之一就是项目建设目标和标准明确,坚持科学设计,合理规划,精心组织,严格按照各项要求实施项目。项目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推行明确了建设要求,项目宣传培训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执行能力,项目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确保了项目实施质量。
  实事求是,及时适度调整 中央项目办和各省项目办密切关注了解项目实际执行情况,积极监管。根据掌握的详细市场需求信息,及时和世行沟通磋商,实事求是地反映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适当地修改和完善项目建设内容,保证了项目的正常执行和最大效益。如项目中期调整前就适时引入奶牛生产、修改牛的采购方式,扩大了项目的受益范围,加快了项目的进程,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了重复投资,保证了项目目标的实现。
  强化服务,讲求资金效益 “肉牛项目”的实施受到了项目区广大农户的热烈欢迎,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项目通过强化服务,讲求资金效益,降低了农户贷款使用成本。各级项目管理部门一方面通过确定农户最高贷款利率、缩短报账周期等方法,千方百计降低贷款成本,减轻农民负担,另一方面通过发放农户手册,加强审计和检查等方式,加强监管,确保资金落实,发挥了应有的资金效益。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