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漯河畜产品畅销国际市场

  
  今年,国家质检总局和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抽检来自漯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辖区200家出口供宰生猪备案养殖场的164份生猪肝脏和尿液样品,均未发现“瘦肉精”、氯霉素、莱克多巴胺等禁用兽药残留,限用兽药也未检出残留超标。根据国家农业部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生猪尿样和饲料检测结果,我市送检的样品也未被检出“瘦肉精”等禁用兽药残留。
  这说明,作为第一个“中国食品名城”和肉类加工和出口基地,我市出口肉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是值得信赖的。然而,漯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人员对全市生猪养殖场户调查研究得来的情况表明,我市畜禽养殖环节饲料和药物的应用上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畜禽养殖场户违反国家有关部门关于“休药期”的要求,在畜禽出栏前或奶用畜产奶期间继续使用兽药,造成兽药残留。一些养殖场户为防治动物疫病,滥用抗生素甚至大量使用医用抗生素。有的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养殖场户受经济利益驱使,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等禁用兽药,成为畜产品生产经营源头上最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这些问题的确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究其原因,首先是我国畜禽饲养仍以中小型养殖场户和农户散养为主,加大了控制兽药残留的难度。兽药残留需要实验室检测才能发现,容易被人忽视。国家对兽药残留检验、监测、监管的立法滞后,至今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作为执法依据,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和监管队伍,势必导致监管不力。
  肉类制品中兽药残留的危害的确不容忽视。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喹乙醇等药物能改善畜禽胴体品质,加快生长速度,提高瘦肉率;但由于这些药物可在动物体内残留累积,人类食用含有此类药物残留的动物产品会影响健康,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一些含药物残留的动物产品可引起人中毒,最典型的莫过于今年9月发生在上海的“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由于药物残留超标,畜产品危及人体健康而很难进入国际市场,我国畜产品因此而出口受阻,极大地影响了畜牧业和外贸经济可持续发展。
  要从根本上解决畜产品兽药残留问题,就必须加快立法进度,加大执法力度,使对兽药残留的监控、对违规用药造成的农产品残留超标事件的查处能够依法进行,形成完整的兽药残留管理和检测网络。在目前的情况下,畜牧兽医行政部门应该严格执行《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规定,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在饲料中使用违禁药品的行为;农业、检验检疫等部门都要建立兽药残留监控计划,把对人体健康危害大、国外重点监测、国内有滥用倾向的兽药列入重点监控计划;兽药饲料监察机构应主动承担监测和科研任务,对养殖场户、屠宰场和食品加工厂开展兽药残留检测工作,为兽药残留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养殖场户、兽药生产经营单位、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及广大消费者了解兽药、饲料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全民对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认识水平。要切实加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技术推广力度,强化养殖过程监管,督促畜禽养殖场户在停药期后方可出栏畜禽,饲养过程中使用的兽药必须是国家有关法规允许使用的,并做好用药记录。有关部门要严厉查处生产、经营、使用违禁兽药的违法行为,加大动物疫病防治力度,靠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提高畜禽抗病力,尽量减少药物使用,以降低和避免药物残留,确保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增强漯河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