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随着产业化的不断完善,我市生猪生产飞速发展,养猪业2005年的产值已占全市农业产值的1/3,近五年来实现持续增收,增加农民纯收入约10亿元。
经受住了“寒流”的考验
2006年第10期《现代畜牧兽医》杂志报道:“2006年上半年,一场生猪价格风暴由南向北一路袭来,所到之处,养猪户无不感到彻骨的寒意。据农业部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生猪存栏数首次下降,已经跌至2000年以来的最低点,养猪户出现亏损,全国平均来看,饲养一头商品猪约亏损80元。”当“寒流”侵袭养猪业,我市却春光一片。市农委数据显示,我市上半年生猪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223万头和96万头,同比增长0.4%和7.2%,存栏情况也不错。阜新双汇肉类公司上半年屠宰生猪约56万头,销售收入达4.57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这次“寒流”考验了阜新的养猪业,也让全国的同行知道了阜新。
风景这边独好
发展养殖业,品种至关重要。市农委副主任、市养猪协会会长马永生对此认识深刻。他介绍,阜新原种猪场建于1997年,先后从加拿大、瑞典、美国直接引进长白等世界最优秀的原种猪550头。这是阜新市生猪产业的源头。9年来,该猪场累计向社会提供优秀种猪8万多头,并形成四级“塔”字型良种繁育体系。清河门区乌龙坝镇养猪小区,去年年末存栏基础母猪300头,今年上半年加大猪群结构调整,淘汰劣质母猪,从阜新原种猪场引进优质种猪78头,使商品猪瘦肉率达到63%以上,当毛猪价格普遍较低时,该小区的商品猪却卖了个好价钱。没有良种体系,很难让农民持续增收。
另外,我市以双汇为依托,积极发展“龙头+中介+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目前,我市产、加、销、良种推广为一体的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如此以来,既整合了发展生产的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养猪户抵御市场风险的整体能力。有了这样先进的产销模式,农民才能持续几年增收,阜新的生猪业才会飞速发展。
据悉,今年6月16日,上海生猪行业协会会长钱根兴率上海市生猪饲养、种猪繁育及防疫等方面知名专家来阜新考察,对阜新的生猪产业化发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仅隔数月,11月18日,全国养猪协会带领6省市近20名专家来阜新调研考察,看了阜新原种猪场的现代化ACEMO等设备很惊讶,没想到阜新的养猪业发展到如此水平。
近五年,每年约让农民增收2亿元
市养猪协会的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市累计建设规模饲养场300个,养猪小区125个,发展养猪大户1.2万个。养猪业年产值已占整个农业产值的1/3,带动了5万人就业,每年约让农民增收2亿元。提到今年的生猪产销,马永生有些振奋:“今年下半年我市生猪价格上涨,每头猪纯利润为80——180元,销售不错,预计出栏260万头,饲养量预计达380万头。至少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