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国有经济应保持对七个行业的绝对控制力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 任芳 刘兵)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18日表示,国资委已明确国有经济和中央企业必须控制的具体行业和领域,并明确到2010年,中央企业调整重组到80至100户,其中30至50户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李荣融就《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和国资委下一步工作部署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作出上述表示。

  李荣融说,根据国资委的最新部署,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这一领域国有资本总量增加、结构优化,一些重要骨干企业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其中,对于军工、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开发及电网、电信等基础设施领域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应保持独资或绝对控股;对以上领域的重要子企业和民航、航运等领域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保持绝对控股;对于石化下游产品经营、电信增值服务等领域的中央企业,应加大改革重组力度,引入非公经济和外资,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

  李荣融说,国有经济对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保持较强控制力,包括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九大行业。

  其中,机械装备、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行业的中央企业要成为重要骨干企业和行业排头兵企业,国有资本在其中保持绝对控股或有条件的相对控股;承担行业共性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等重要任务的科研、设计型中央企业,国有资本保持控股。

  李荣融说,到2010年,以上领域要拥有一批对行业发展有较强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重要骨干企业,其中石油石化、电信、电力、冶金、航运、建筑等行业的重要骨干企业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汽车、机械、电子行业的重要骨干企业为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打下坚实基础。

国资委明确161户央企国资调整路线图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 任芳 刘兵)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18日就《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后几年161户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的调整路线已经明确。

  他指出,到2010年,中央企业布局将更加合理、实力明显提高、控制力进一步增强,通过战略性重组,企业户数要调整至80户到100户,其中30户到50户将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四个集中”明确国有资本总体流向

  国资委组建3年来,中央企业分布趋于合理,调整重组取得积极进展。中央企业户数由2003年的196户减少到目前的161户,其中137户已确定主业范围。中央企业及其下属子企业公司制企业户数比重由2002年的30%提高到目前的64%。

  不过,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方面依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行业分布面过宽,在国民经济95个大类行业中涉足86个行业;企业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在同一行业或领域业务趋同、交叉重叠;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活力不强,90%以上的集团母公司为国有独资企业;缺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负担过重。

  李荣融说,下一步要通过“四个集中”增强中央企业的控制力: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国有经济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集中,向企业主业集中。

  同时,要合理收缩中央企业的分布范围,将国有资本重点投向特定产业链中的基础产业、基础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基础原材料、基础元器件和关键技术领域,使国有资本在跨区域、跨流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矿产资源、能源开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大领域国有经济控制力强弱有别

  李荣融说,中央企业根据业务范围大体分布在三个领域: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其他行业和领域。

  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主要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航空运输、航运等行业。这一领域目前有40多户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占全部中央企业的75%,国有资产占82%,利润占79%。

  国有经济在这一领域要保持绝对控制力,国有资本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其中重要骨干企业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由国有资本保持独资或绝对控股。

  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包括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行业。这一领域目前有70户左右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占全部中央企业的17%,国有资产占12%,利润占15%。

  国有经济要对这一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保持较强控制力,国有资本比重适度下降,国有经济影响力和带动力增强,行业内有较强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重要骨干企业由国有资本绝对控股或有条件地相对控股,同时汽车、机械、电子行业的重要骨干企业要为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打下坚实基础。

  其他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商贸流通、投资、医药、建材、农业、地质勘察等行业。这一领域目前有50多户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占全部中央企业的8%,国有资产占6%,利润占6%。

  国有经济要在这一领域保持必要影响力,表现为国有资本对一些影响较大的行业排头兵企业,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医药、农业、地质勘察企业保持控股,其他中央企业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数量明显减少。  

  三方面举措保障国有资本流动顺畅

  李荣融指出,下一步要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和妥善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为国有资本的合理流动创造条件,为实现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目标提供保障。

  在深化国企改革方面,主要是加快中央企业股份制改革步伐和建立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股权多元化的主要途径是企业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境内外上市。上半年,中央企业在香港股票市场募集资金总额67.7亿港元,在境内股票市场募集资金4.4亿元。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最重要的举措是为国有独资公司引入外部董事,建立和完善董事会。目前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企业已扩展到19户,外部董事的人数已达到64人。指导意见提出,今后除自主决策事项较少的企业外,国有独资公司都要建立规范的董事会。

  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方面,主要是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加快建立资产经营公司。今年9月和1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均就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出要求。目前国资委已提出初步工作方案,国资收益将主要用于支付国企改革成本、促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

  以专业资产经营公司为平台加快中央企业重组,是国资委探索困难企业市场化、专业化重组的新路子。去年6月和12月,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先后成为首批试点的“探路者”。今后将按照分类管理原则,一方面将具有相关职能和经验的中央企业改造成资产经营公司,另一方面根据企业重组、资源整合及分类管理的需要组建资产经营公司。

  在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方面,将继续推进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推进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工作。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抓住辅业实现产权多元化等环节,放开搞活辅业;逐步在全国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推进困难企业关闭破产工作。

央企老总眼里的国有经济控制力、带动力、影响力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 任芳 刘兵)《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带动力、影响力。那么,不同领域的中央企业该如何发挥、又将怎样增强国有经济的“三力”?三位央企老总18日以各自的行业为例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国有经济对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

  部署:国有经济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

  中央电信基础运营企业国有资本保持绝对控股,提高中央企业在电信增值业务领域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推动国有电信运营企业的调整重组,实现全业务经营,避免同业恶性竞争。

  解读:中国电信总裁冷荣泉:从电信行业看,目前我国四家主要电信运营商均已在海外上市,国有资本保持了绝对控股。资本市场的严格监管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规范,投入产出得到保证,国有股东权益实现了保值增值,目前电信业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连续入选世界500强企业。

  从业务创新与发展看,电信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链的核心位置作用,带动了增值业务乃至整个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电信联合上下游企业发起成立了“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一年多来,为党政军、公安等重要行业提供信息化支撑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冷荣泉同时指出电信行业存在的问题:我国电信业实行分业经营,与目前固网、移动乃至互联网业务融合的趋势及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固网进入的门槛与成本较高,但是牌照偏多;移动是可以开展相对充分竞争的领域,但牌照较少;目前移动业务在新增市场占有绝对优势,造成市场有效竞争格局的逐渐失衡。

  他说,进一步增强电信行业国有经济控制力,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电信业必要的调整重组,有利于行业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

  国有经济增强在基础和支柱性产业的带动力

  部署:在装备制造、有色等基础和支柱性产业领域,国有经济带动力增强,对本领域重要骨干企业保持较强控制力。中央有色金属企业应积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