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临邑县的畜牧业发展很快,在发展畜牧业上,临邑走出了一条新路,县畜牧局局长向我们谈了县里的经验。
一、确立三大重点
发展畜牧业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要有重点,根据实际,我们确立了重点发展生猪和奶业和蛋鸭。分析本地发展畜牧业的优势还是在原料这一点上,临邑为产粮大县,种粮旱涝保收,发展畜牧业使粮食得到转化增值,在我县农村又有户户养猪的习惯,因此我们确立了以生猪为主来发展畜牧业。奶业生产是一个朝阳产业,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把发展奶业生产作为畜牧业内部的重要产业来抓,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直有关部门一把手和各乡镇党委书记为成员的奶业生产领导小组,2003-2005年县财政分别拿出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用于饲养小区、挤奶站建设、表彰先进等方面的奖励和补助。蛋鸭生产还是基于我县临盘镇以前是沙河故道,经过改造可以很好的实现鱼鸭混养。
二、换位思考引龙头
一个县畜牧业的发展必须有上面大政策的支持,有县领导的支持,但要获得县里的支持,畜牧局在发展上要换个角度,不要只考虑为了畜牧局来发展畜牧业,还要为县领导考虑、为增加县里财政收入考虑。发展畜牧业不能只是等着领导重视,要创造条件引起领导重视;不能只是等着向上要钱、要项目发展畜牧业,而是从实际出发谋求自身发展。譬如县里领导关心畜牧业的关键还是财政增收、农民增收,结合我们县里的实际,发展其他工业只是财政增收,发展畜牧业,不仅财政增收、解决就业,还可以使农民增收,这样一举三得,领导满意,农民满意。所以我们在县招商引资的大政策下千方百计开展畜牧业的招商引资,终于把“金锣”这一大生猪加工龙头引来,还引入了浙江“新大新”集团来投资乳业。只“金锣”一项,每年给县里纳税就上亿元,所以县领导非常重视,认为畜牧业能为县里办大事、为农民办实事,畜牧局的地位也就得到提高,发展畜牧业的路也就更宽了。
三、建市场促进生产发展
从销售上抓好加工龙头的引进和市场建设这两头,从而促进生产环节大发展也是我们一大经验。引入“金锣”只是解决了生猪生产的终端加工环节,如果要很好的发展还需要有为这一终端环节服务的市场,因为最好的带动是市场,因此我们牵头在翟家乡建立了临邑县生猪交易大市场。现在市场已经辐射到我县周边十几个县市区,乃至东北的辽宁、吉林等地。生猪销售市场主要有北京、天津、江苏、河南、浙江及我省的临沂、维坊等地,年购销量达到20万头,从事生猪运销的大户有40多个,小户200多个,成为鲁西北最大的生猪交易市场,居全省第二位。我们还在临盘镇建立了禽蛋交易市场,现在日交易量达到15万斤,成为鲁西北最大的禽蛋集散地。目前,全县各类畜牧专业市场已发展到8处,对畜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龙头进来抓生产,最终规范抓检疫
龙头引进来了,就要搞好规范抓生产,对于畜牧部门重点还是抓防疫、检疫。首先深化了动检体制改革,率先在全市建立由畜牧局垂直管理的基层动物卫生监察分所,实现防疫经费“取之于畜牧业用之于畜牧业”的良性循环。其次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县所、分所力量,村级设立助理检疫员,切实做到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防疫、检疫,以确保畜产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