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肉鸭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 要: 近年来,徐州市以大力发展肉鸭养殖和产业加工为重点,以建设规模化养殖基地和培育龙头企业为突破口,积极发展肉鸭产业,为农民增收开辟渠道,为畜牧业结构调整奠定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我市肉鸭产业发展优势突现,前景广阔,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作者通过调研,就我市肉鸭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提出探讨。

关键词: 肉鸭;产业;前景;对策


    徐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地处淮河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废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全市辖丰县、沛县、铜山、睢宁县四县和邳州市、新沂市两市,以及鼓楼区、云龙区、贾汪区、泉山区、九里区五区,共有镇、办事处 157 个,人口 910 万人,耕地面积 599.64 千公顷。粮食产量 457 万 t 。据统计,徐州境内有宜牧湖滩、草山草坡资源 60 万亩,水面资源 30 万亩,其中微山湖、骆马湖水草及动物饵料资源极为丰富。近年来,肉鸭养殖业发展空间逐渐拓宽,初步形成集繁育、养殖、加工、冷藏、销售于一体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坂块经济,并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竞争优势凸显,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潜力巨大的高效畜牧业规模化发展新格局,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

1 肉鸭产业发展现状

    肉鸭产业已列入江苏省高效农业百项一体化工程项目,徐州市优势主导产业,预计今年出栏量可达 8000 万羽,肉鸭产业产值 16 亿元,肉鸭产品销往江南大中城市,在苏南市场占有率达 40% 。

1.1 养殖概况

1.1.1 区域分布。 主要分布在沛县、铜山和丰县。肉鸭饲养量超过 100 万羽的镇有 28 个, 1 ~ 8 月份出栏 6300 万羽,年出栏 50 万只以上的集中连片饲养基地 61 个 , 饲养户 5820 家 , 年出栏 4700 万只;出栏 5 万只以上的规模场(户) 77 个,出栏肉鸭 740.8 万羽,存出栏 2000 以上的户 2811 户,出栏肉鸭 3729.1 万羽,肉鸭规模养殖比例近 80% 以上。

1.1.2 饲养品种、技术和模式: 我市饲养的肉鸭以原产英国的樱桃谷肉鸭为主。由于其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肉鸭品种。初步形成以徐州华英、森磊、恒丰、京艺成等 20 个母代种鸭饲养企业,年饲养种鸭 50 万套,年生产苗鸭 8000 万羽。肉鸭规模养殖的发展,推动了标准化养鸭技术和饲养方式的推广普及,使肉鸭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饲养模式主要有 5 种:一是模规小区养殖,即通过集中规划、集中建设、集中使用,建立分户经营的饲养大棚养殖;实行“五统一”的管理,即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合同销售。典型代表是沛县大屯镇王亢规模养殖小区,占地 500 亩,拥有 200 栋鸭棚的肉鸭养殖小区,年养殖总量 1500 万羽。二是林鸭复合养殖,即利用林业、果园等林木资源,在树行距间建棚养殖;典型代表沛县鹿楼现有丰产林 , 林鸭复合养殖除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外,每只肉鸭消耗垫料超过 2kg ,可以解决农作物秸秆还田问题。三是家庭养殖,即利用房前屋后空地,搭建鸭舍养殖;四是水面散养,即利用微山湖、骆马湖等水面资源,实行水面散养;五是湖滩、塌陷地养殖,即利用湖滩河岸、煤矿塌陷地等空闲废弃地方养殖。

1.2 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
    我市肉鸭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各级集中培育肉鸭产品品牌群体,提高肉鸭标准化水平。鼓励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争创品牌,实行集中申报,以奖代补。全面打造知名品牌。现有经省农林厅认定的无公害肉鸭产地 17 个,产地规模共 1200 万只。无公害肉鸭产品 1 个——沛县腾龙鸭业有限公司的“腾龙”肉鸭。肉鸭加工企业现有 7 个注册品牌产品,年产 65450t ,占全市肉鸭加工产品产量的 40% 。其中有徐州佳合食品有限公司的“众寻鸭”、丰县盛昌禽业有限公司的“白妃”、苏英禽业有限公司的 “苏英”、苏州市夏星食品有限公司铜山分公司的“夏星”、精艺成鸭业有限公司的“精艺成”、正邦集团邳州市康佳食品有限公司的“正邦”、青山泉万隆肉鸭养殖加工厂的“青山泉”。培育“沛公”牌肉鸭等著名商标品牌,提高徐州肉鸭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1.3 加工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肉鸭养殖的快速发展,大市场需求的促动是外在动力,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牵动是内在动力。

    做大做强现有禽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建成肉鸭加工企业 23 家,在建 5 家。 23 家建成的企业年加工规模总计 9000 万只。年加工规模在 500 万只以上的有 6 家,徐州雨润公司年屠宰肉鸭 1500 万只,徐州森磊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年屠宰肉鸭 800 万只,海阔、华英年加工能力都在 500 万羽以上。 100 ~ 500 万只的有 12 家, 100 万只以下的有 5 家。加工企业中,无国家、省级龙头企业,有 1 家市级龙头企业——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基本形成集种鸭孵化、规模合同养殖、饲料生产、宰杀分割、羽绒加工于一体的肉鸭产业体系。合同鸭是企业与农户通过合同关系固定的产销关系,生产规模较大的公司收购鸭源以“合同鸭”(公司与养殖户签定合同,公司提供鸭苗,回收成鸭,养殖户每只鸭利润在 1.5 ~ 2 元)为主,众多中小型加工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接方式基本上是“松散型”市场买卖收购关系,优点是农民工厂化生产,利润低但无市场风险。全市合同鸭加工比例约占总收购量的 50% 。加工企业设备总体较先进,但多是自动化流水线分割设备,加工产品基本上是以白条鸭和分割鸭为主的初级加工产品,熟化、风味等精深加工产品是空白。

    我市有肉鸭协会 8 家,养殖户会员 1541 人,经纪人 355 人,带动 7.3 万农户,年组织销售肉鸭 2000 万只。协会和经纪人通过不同的运作方式,做好组织和服务工作,起到连接龙头企业、市场和饲养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有的协会能为鸭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整套服务,有的协会以联合鸭农,统一购鸭苗、销成鸭服务为主,还有的协会主要为养殖户提供信息、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协会将广大养殖户连成利益共同体,增强了单个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1.4 肉鸭销售

    我市有 6 家专门的肉鸭交易市场,丰县 2 家,沛县 4 家。我市出栏的肉鸭在本地消费量很小(年消费不超过 300 万只),大量出栏的肉鸭销往我省的南方城市和上海、浙江、山东、安徽、河南、福建等地,其中 40% 是在本地交易加工后的白条鸭、分割鸭产品, 60% 为活鸭。目前我市肉鸭及其产品在出口创汇方面仍是空白。

1.5 培育肉鸭产业方面的政策

    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实施意见,将肉鸭列入高效优势特色产业,将肉鸭产业打造成全国“单打冠军”,实行“五个一”工程管理,即有一个科学的产业规划,落实一位高水平的首席专家,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示范基地,扶持一批叫得响的产品品牌,培育一批有潜力的重点龙头企业。开拓肉鸭投资领域,不断创新投入机制,逐步建立财政投入为导向的“三资”投入为主体、以金融资本为依托的多元化农业投入机制。沛县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培强三大农业优势产业,打造三大农业经济板块,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将肉鸭产业列为农业三大优势产业之一,列入全县总体目标考核和农村基层管理考核体系,并成立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考核等工作;各镇成立相应的领导班子,并明确分管领导。《意见》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明确自 2005 年起政府每年至少拿出 100 万元作为发展肉鸭产业贷款贴息;清理生产、流通环节的各项收费,减免流通、储藏和交易等中间环节的收费,消除产业发展障碍;加强金融信贷服务,把扶持肉鸭产业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之一。今年以来,沛县投入在肉鸭产业上的贷款贴息已超过 200 万元(主要用于加工企业),解决养殖户贷款超过 2000 万元。县农林部门对肉鸭养殖人员实行免费技术培训超过 5 万人次。广大养鸭户感到“建鸭棚有资金,养鸭子有技术,卖鸭子有门路”,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沛县肉鸭产业的快速发展。

2 产业发展市场前景和制约因素分析

2.1 产业发展市场前景

2.1.1 发展肉鸭业是家禽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取向。近年来,肉鸭业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家禽业中一支生力军。 1998 年,世界鸭存栏仅为 7.73 亿只,而到 2003 年增长到 11.07 只,增长了 43.2% ; 1993 ~ 2004 年,全球的鸭肉总产量翻了一番,从 172 万 t 增加到 336 万 t ,屠宰数从 11.62 亿只增加到 23.26 亿只。我国 1998 年鸭存栏量为 5.13 亿只,到 2005 年增长到 9.63 亿只,占世界总量的 70%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羽绒生产国,羽绒出口贸易量占世界总量的 50% 。目前,我国鸭肉占禽肉的比例达 15.9% 。近年来,江苏肉鸭规模饲养水平不断提高, 2000 ~ 2005 年间,肉鸭规模(年出栏 2000 只以上)饲养数量由 3784 只增加到 9320 万只,增长 85% 。

2.1.2 消费方式的变化为肉鸭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随着樱桃谷肉鸭等一批良种的引进,肉鸭品种结构完成了一次大的变革,近二十年来我国肉鸭产业快速发展,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产品瘦肉率明显提高,肉鸭在家禽类产品消费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明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安全、健康、营养的消费方式已日渐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流。鸭产品因品味独特,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亲睐;因鸭的食用方法较多,可制作成为板鸭、烤鸭、酱鸭、盐水鸭、红烧鸭、风干鸭等,具有广泛的消费群体。此外,羽绒制品已向时装化方向发展,价格不断上升,羽绒原料在国际市场十分畅销。羽绒工业的新起也将对水禽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2.1.3 良好的地理资源条件为生态肉鸭业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徐州位于江苏省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