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以来,我市奶业快速增长,牛奶产量已经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年人均奶类拥有量从2000年的14公斤增至2005年的28公斤,翻了一番。
我市把加快奶业发展作为新时期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出台了奶牛良种补贴等多种惠农政策,在资金上给予扶持,从奶牛品种改良、改善饲养方式、提高奶产品质量等方面,为奶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到去年末,全市奶牛存栏27359头,比2000年增长144.1%;牛奶产量94403吨,比2000年增长105.5%。我市奶业坚持以发展规范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路子,各地兴建养殖园区,接受散养奶牛入园,实现机械化挤奶,目前全市50头以上规模户有40个,奶牛养殖园区16个。牛奶已成为我市大众消费的主要饮品,城区人均年消费量28.1千克,已接近周边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水平,消费层次不断提高。
当前奶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概括起来是“三高两低”。三高:奶牛价格高、饲料价格高、疫病风险高。两低:终端产品价格低、奶农和乳品企业比较效益低。乳品市场出现“纯奶比水贱,乳品饮料比纯奶贵”的现象,由于资源、技术和市场加工等方面条件不具备,农民养了奶牛,牛奶却卖不出去。企业收购了鲜奶,产品却卖不掉,这种现象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奶农的养殖积极性。同时,奶业发展产业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技术与管理水平低,致使奶业市场抵御风险能力差,产业化发展后劲不足;企业与奶农之间也没有建立真正的利益联合机制,全市乳制品在市场上难与外地名牌乳制品抗衡。
针对当前奶业发展的问题和趋势,有关专家提出对策:立足科学发展观,促进奶业和谐发展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建议政府继续出台有利于发展奶业的新政策,给奶农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推进奶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逐步扭转奶牛生产“小、散、低”的局面。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把乳品加工与原料奶生产两者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生产和加工的协调发展,增强奶业抗风险能力;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健全从配种、饲料、防疫治病到收奶等一整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培养乳制品消费习惯,扩大消费群体,挖掘乳制品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