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黑龙江省2006年1-9月份农牧产品价格走势的评估

 
  1-9月份黑龙江省农牧产品生产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低价低位盘整的态势,农产品价格总体水平没有大的起色。虽然部分农产品价格表现坚挺,但是,农牧产品平均价格仍然还没有走出低谷。受部分农产品品种价格上涨的拉动,三季度黑龙江省农林牧渔业产品价格总指数为104.64;其中,农业产品价格指数为109.59,牧业产品指数95.27。1-9月份农林牧渔业产品价格总指数为102.29。

 

  一、农产品价格变化情况

 

  1、玉米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13.25%。前九个月(下同)黑龙江省玉米平均生产价格为每公斤0.94元,比去年同期的每公斤0.83元,增加0.11元,增长13.25%。今年三季度黑龙江省农户出售每公斤玉米平均价格为1.18元,比去年同期的1.01元,增长16.83%。

 

  2、水稻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2.81%。前九个月黑龙江省农户出售水稻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83元,比去年同期的每公斤1.78元,增长2.81%;今年三季度农户出售水稻每公斤2.01元,比去年同期每公斤1.86元,增加0.15元,增长8.06%。3.小麦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7.78%。前九个月农户出售小麦价格每公斤1.11元,比上年同期的1.35元,减少0.24元,下降了17.78%;

 

  3、大豆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0.75%。据调查,下半年以来黑龙江省大豆市场持续低迷购销不旺,市场大豆价格平均每公斤价格在2.10—2.30元左右波动。今年前九个月农户出售大豆价格每公斤为2.24元,比去年同期的每公斤2.51元,减少0.27元,下降10.75%。今年三季度农户出售大豆每公斤价格为2.11元,比去年同期的每公斤2.60元,减少0.49元,下降18.85%,比今年一季度农户出售大豆每公斤2.37元,下降10.97%。

 

  二、牧业产品价格低迷徘徊

 

  去年5月份黑龙江省生猪生产遇到“寒流”以来,其他畜牧业生产以及畜牧业产品价格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经过各方的努力,效果仍不理想。

 

  1、生猪价格仍低于去年同期。前九个月,黑龙江省农户出售生猪平均价格为5.75元,比去年同期的每公斤的7.43元,下降22.61%。但是,比上半年农户出售生猪平均价格每公斤5.15元,增加了0.64元,增长11.65%。三季度,农户出售生猪每公斤平均价格为6.33元,比去年同期的7.37元,下降14.11%。比一季度增长3.43%。据调查,九月份农贸市场出售仔猪的价格由6月份每公斤的6.30元上升到7.35元。猪肉平均价格由10.10元上升到11.81元,增长16.93%。远远快于生猪价格的增长速度。

 

  2、活牛出售价格下降18.18%。前九个月黑龙江省农户出售活牛每公斤平均价格为7.29元,比去年同期的平均每公斤8.91元,减少1.62元,下降18.18%。今年三季度农户出售活牛价格平均每公斤8.12元,比去年同期的9.03元,减少0.91元,下降10.07%。比上半年黑龙江省农户出售活牛平均价格每公斤为6.69元,增长21.37%。

 

  3、鸡蛋价格下降22.85%。1—9月份黑龙江省农户出售鸡蛋价格平均每公斤为4.05元,比去年同期的5.25元,下降22.85%。三季度农户出售鸡蛋每公斤平均价格4.29元,比去年同期5.30元,下降19.05%。

 

  4、牛奶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11.41%。1—9月份农户出售牛奶每公斤为1.66元,比去年同期的平均每公斤1.49元,增长11.41%。三季度农户出售牛奶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53元,比去年同期的每公斤的1.46元,增长4.79%。

 

  三、对农牧业产品价格变化及走势评估

 

  2006年黑龙江省主要农产品价格在国际国内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始终在较小的价格区间调整。因此,黑龙江省农牧产品价格没有出现明显的“回暖”的迹象。玉米、水稻价格的上涨主要有以下原因:

 

  玉米价格上涨:一是由于黑龙江省农户手中玉米余粮出现季节性存量不足。二是玉米含水量均在安全水之内品质稳定,利于保管。三是下半年畜牧业“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猪价格有所回升促进了饲养业生产,拉动了玉米价格的上涨。黑龙江省青冈、肇东两大乙醇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也支撑了玉米价格的上涨。

 

  水稻价格稳步上扬:一是米质好,适口性强的水稻品种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东北大米尤其是黑龙江大米深受南方消费者的欢迎。粮食采购商的积极采购维持了黑龙江省水稻价格的稳定。二是九月上旬政府有关部门公布了2006年中晚稻最低收购执行预案,其中规定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每公斤为1.50元。这种“托市”的利好消息也对水稻价格稳定上涨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大豆价格走低原因:一是受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价格的回升产生一定的冲击。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口大豆164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60%。二是上半年国内豆油市场交易清淡需求不旺,豆油价格滞后对大豆价格的上涨形成一定的压力。三是大豆的下游产品豆粕销售由于受饲养业刚刚恢复的制约以及经销商采购意愿不强,新豆即将上市等因素,导致大豆价格难以走出低迷行情。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