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进入全国肉类百强县侧记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在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名单中榜上有名,列第65位,去年肉类产量为131875吨。据介绍,全国百强县(市)排名自2000年开始,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综合发展指数前100位县(市)。该项排名已成为客观评估县域社会经济支柱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

“调”出一派好风光

面对这一烫金的殊荣,绥中县委书记夏雨恩说,绥中县委、县政府在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伟大征程中,把发展饲养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振兴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的主导产业和最有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来抓,积极推进科技兴养,加快饲养业发展步伐,使饲养业一直保持着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已成为绥中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005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130万头,牛饲养量8.9万头,羊饲养量50万只,家禽饲养量达到3000万只,其中肉鸡出栏1800万只。肉类产品总产量实现131875吨,畜牧业总产值11.6亿元,大约占农业总产值的50%。在饲养业发展中,专业村、专业大户已形成规模,年出栏肥猪100--500头的场户2650户,出栏肥猪58万头,年出栏500--3000头的场户72户,出栏肥猪近7.5万头,年出栏羊50--100只的场户1005户,出栏羊8.2万只,年出栏肉鸡200--1000只的场户682户,全县肉鸡出栏1800万只。

绥中县在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支持畜牧小区建设。各乡镇政府对建设畜牧小区非常重视,在土地调整、水电设施配套、环保设施引进、资金投入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给予了很多的政策支持。前卫的肉鸡饲养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统一进雏、统一防疫、统一用药、统一消毒、统一进料、统一出鸡,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科技兴牧显成效

为了普及推广实用综合配套技术,提高科学化饲养管理水平,绥中县开展了“科技进万家”活动。作为主要职能部门的绥中县畜牧局,本着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以推广先进技术、优良品种为主要内容,组织技术人员在各乡镇办班21次,参加人员近10000人次,其中养猪班12次,养鸡班5次,县集中大班4次,并发放科技资料5万余册。

同时,畜牧局还采取了“请进来”的方法,在县集中办培训班期间,畜牧局请来了高级畜牧师杨文会,详细讲解了肉鸡饲养和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等知识。在“科技进万家”活动中,畜牧局集中培训了各村兽医人员,重点培训了村防疫员,明确他们的职责,系统学习了《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等。然后由局里的兽医人员作培训老师,分别到各乡镇举办由兽医人员和饲养户参加的培训班15次,参加培训人员1500人。

积极推广饲养新技术。

围绕生猪、肉鸡生产,积极推广大棚舍饲生产技术,重点推广了秸秆、牧草青黄贮技术,全县饲养大户基本都用上了青黄贮饲料。同时积极推广肉羊改良和辽宁绒山羊改良本地山羊的综合配套技术工作。先后对塔山屯镇、小庄子镇、高岭镇绵羊饲养工作进行了调研,传授了科学饲养技术,使养羊户对羊的饲养管理技术有了较全面的掌握。

优良品种增效益

在畜牧业发展中,绥中县大力实施了“良种工程”。以金辉种羊场和县种羊场为依托,大力发展良种羊、牛生产。县种羊场利用农业部资金150万元,引进种公、母羊300只。今年全县共建成羊人工输精站26个,完成人工输授精35000只。建成牛人工输精站24个,全年共完成人工输授精1.8万头。同时从辽南引进良种绒山羊5万余只,使全县10万余只绒山羊全部达到了良种化。

绥中县被农业部确定为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出栏的商品猪大部分都进入京、津、唐等地区。绥中县重点抓好瘦肉型良种猪繁育体系的建设工作。该县先后从北京顺义、平谷等大型国营种猪场引进优良品种公猪125头,分别充实到猪的人工授精站和大型猪场,为三元杂交猪的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动物防疫抓得紧

去年,该县周边地区禽流感发病形势严峻,该县加大了禽流感的防治工作力度,全县共免疫各种禽类800.93万只,基本做到了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群、群不漏只,防疫密度达到了100%。

在防治口蹄疫工作中,该县做到了三到位、四落实,三到位即认识到位、宣传到位、措施到位,四落实即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保障落实、责任落实,并且层层签订了防疫责任状。全县春秋口蹄疫防治工作真正做到了一畜一卡,达到了三率100%。

绥中县政府代县长田树槐说,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绥中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2006年继续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六项工程”竞赛活动,使全县畜牧业发展走向优质化、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葫芦岛市动监局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