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在安徽省临泉县同城镇二喜养牛有限公司,遇到河南省息县某食用菌公司的张老板,通过了解,才知道他此行的目的是为收购一种特殊的产品———牛粪。张老板为何要来临泉县收购牛粪呢?原来,牛粪是双孢菇生产的主要原料,目前正是双孢菇生产的最佳时节,张老板在息县拥有双孢菇生产基地,急需大量牛粪。他是通过别人介绍,才慕名赶到临泉县的。
近年来,临泉县围绕黄牛做文章,对牛粪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在牛粪中淘金,形成了农业生态良性循环,解决了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土地增产、农民增收,在农业循环经济和生态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临泉县是以旱粮作物为主的平原农业大县,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百万吨,发展秸秆养畜有丰富的资源条件。近几年来,该县狠抓了以养牛业为主的畜牧业,黄牛养殖成了一大产业,全县年均黄牛饲养量达42万头。但随之带来的问题是,牛多了,牛粪牛尿随地乱排,污染了环境,成为农村脏、乱、差的根源之一,对此,周围群众怨声载道,牛粪牛尿成了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以前,牛粪在养殖户眼中是废物,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现该县牛粪成了“抢手货”,供不应求。来自河南省、山东省等地的客商纷纷来到临泉,上门收购牛粪。当地牛粪价格是一路走高,最高时干牛粪达到了每公斤0.6元,平均0.3元。据不完全统计,该县每年的牛粪销售收入高达2000多万元。而看到一车车的牛粪被外地客商运走,这些养殖户思量着,他们用牛粪干什么呢?
终于在客商那里了解到牛粪可以生产双孢菇,他们又为牛粪找到了新用途。
该县农民开始尝试用牛粪种双孢菇。据同城二喜养牛有限公司经理魏二喜介绍,他家养了300多头牛,上几年,他也是把全部牛粪当商品直接出售,就是把牛粪收集起来,晒干、打包,外地客户来购买,仅他一家的牛粪每年就卖9万多元。现在,他也开始用牛粪生产双孢菇,搭了1200平方米的大棚,把农作物的秸秆粉碎后与干牛粪掺在一起,经过发酵后便成了的双孢菇培养基。
魏经理给我们算了几笔账:一头牛一天产10斤干牛粪,一年产4000斤干牛粪。一亩地的双孢菇需干牛粪8000斤,3头牛一年的牛粪可种一亩双孢菇。每平方米菌床产双孢菇20斤,卖40元~50元,10平方米双孢菇的效益抵上种一亩粮,一亩食用菌获利5000元。双孢菇种植采取立体大棚式,已增加到7层至9层,提高土地面积利用率约8倍,同时也创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数倍。他仅种双孢菇一项,年收入20多万元。
他还将牛粪掺牛尿用于制造沼气。
沼气作为做饭、照明的能源。据测算,2头~3头牛的牛粪牛尿,可供6立方米沼气池运转,每年产生相当于40瓶液化气的沼气,一年节约的煤电开支和增加的种养收入远远超过建池成本。沼渣是优质有机肥,沼液可代替农药。施沼渣喷沼液的农作物,产量高,品质好,成本低,无化学残留,是市场上紧俏的绿色食品。他租赁的地用沼渣种的玉米棒子有一尺多长,玉米秸到秋后还是青的,而且甘甜。
如今在临泉,牛粪真的生出了金,被农民誉为“致富的钱串子”的双孢菇,引发了新一轮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广大农民的种植热情,该县的双孢菇种植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正在成为农民增收的助推器。目前,全县已种植双孢菇2600亩,总投资1460万元,辐射8个乡镇,实现经济效益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