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讯 (日报记者 张莎)记者从市政府昨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百年不遇特大旱灾发生后,我市及时向灾区拨付款物,目前已在应急供水、特困救助、生猪生产、抗旱能力等方面显出成效。
5万余人饮水难缓解
据了解,为解决重旱地区的抗旱应急供水问题,市委、市政府及时安排抗旱救灾捐款,在万盛、綦江、铜梁、潼南等4个区县实施打井应急取水工程,目前已成功打井3385口,其中日产水量10吨-20吨的机井230口,每口井可解决100-200人饮水问题;日产水量20吨-30吨的机井18口,每口井可解决200-300人饮水问题。通过应急打井取水,缓解了5万多人的饮水困难。
助特困群众防暑降温
为保障特困群众防暑降温和有病能医,干旱期间,市政府集中向城镇低保高龄老人和农村五保老人发放了救灾捐款资金,解决他们防暑降温购买基本药品的问题,保障老人们顺利越夏。针对部分家庭有病无钱医治的情况,在及时发放捐赠药品的同时,各级政府还安排了部分救灾捐赠资金,集中收治重症患者,部分医院还对符合条件者减免费用,确保患者有病能医。
24万头生猪养起来
为促进生猪生产的恢复性发展,努力弥补旱灾造成的损失,市政府在已安排保种财政资金补贴的基础上,从救灾捐赠资金中按每头商品猪40元、母猪150元给予养猪户补栏补助。“农户多喂一头猪,多辟一条增收门路”的政策调动了受灾农户生产自救的积极性。截至目前,我市共补助商品猪22万多头、母猪近2万头。
抗旱能力得到提升
据了解,市政府通过安排救灾捐赠资金,在旱情严重的39个区县(自治县、市)对病险水库进行整治,实施供水工程改建扩建,及集中供水、抗旱机井、引山泉等工程建设。
预计这些项目建成后,我市将新增、恢复蓄水量3900万余立方米,确保15万居民饮水和7.3万亩农田灌溉用水,保护20.8万人、13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乡镇新增日供水规模2.5万立方米、供水人口17.55万人,农村新增日供水规模0.45万立方米,解决4.5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而部分受灾工矿企业应急供水工程的建设,也将减少因供水能力不足造成的限产停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