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获悉,为了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的比较优势,打破农畜产品小而全的生产格局,今后5年,内蒙古自治区要重点培育5大种植和6大养殖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区域,促进名优特色农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5大种植优势农产品产业区域为优势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和水稻区域。玉米区域在西辽河和河套平原地区建设,大力发展饲用玉米和加工专用玉米;马铃薯区域在阴山南北麓和大兴安岭地区建设,以增加马铃薯单产和总产为主,发展马铃薯加工、贮藏、保鲜业;小麦区域在河套平原和大兴安岭沿麓地区建设,重点发展优势强筋和中筋小麦,提高就地加工转化能力;大豆区域在大兴安岭高油大豆种植区建设,以提高大豆单产和含油率为重点,提高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水稻区域在松嫩平原和西辽河流域地区建设,培育推广优良水稻品种,大力发展绿色和有机食品。到2010年,5大种植区域的种植规模分别要达到玉米1900万亩,马铃薯800万亩左右,小麦稳定在500万亩,大豆稳定在1000万亩,水稻150万亩。其中,玉米单产、总产和小麦单产、总产均要提高20%,鲜薯就地加工能力提高到40%以上,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50公斤以上,水稻单产达到500公斤以上。
6大养殖优势畜产品产业区域为优势奶牛、肉牛、肉羊、细毛羊、绒山羊和水产品区域。奶牛区域在呼和浩特市等9个盟市建设,重点加强良种奶牛繁育,建设饲草料基地,扩大企业加工能力;肉牛区域在科尔沁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建设,重点加快肉牛品种改良,扩大企业就地加工能力;肉羊区域在锡林郭勒盟等7个盟市建设,大力推广肉羊舍饲饲养、羔羊快速育肥技术,提高就地屠宰加工能力;细毛羊区域在赤峰市等8个盟市建设,将积极引进培育优质细毛羊品种,加快品种改良,促进细型细毛羊的快速发展;绒山羊区域在鄂尔多斯市等9个盟市建设,旨在加大优质绒山羊品种的扩繁和推广;水产品区域在西辽河、嫩江等渔业产业带建设,旨在增加水产品产量,创建水产名牌,提高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到2010年,奶牛区域的奶牛存栏将占全区存栏的70%,鲜奶产量达到800万吨;肉牛区域的肉牛出栏将达到200万头,牛肉产量达到36万吨;肉羊区域的肉羊出栏规模达到1890万只,羊肉产量37万吨,就地加工能力达到90%以上;细毛羊区域要成为全国最大的细毛羊生产基地,饲养规模达到780万只,羊毛产量达到5万吨;绒山羊区域要成为国际最大、质量最好、效益最优的山羊绒生产区域,饲养规模保持在1100万只左右,山羊绒产量达到51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