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玉君记者赵乃政)记者在前郭县采访,不禁惊诧于这个县乳业发展之迅猛,然而深入了解,方知撑起这个巨大产业“半壁江山”的,竟是广大农村的“半边天”们。据统计,全县783名妇女饲养奶牛6548头,年实现收入2000万元。能有今天这么好的收益,养牛的妇女们异口同声地称赞:“多亏县妇联成立的奶牛养殖协会,帮我们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位次的提升,广大农村妇女在发展养殖业方面的优势越来越突显出来。为了更好地发挥饲养大户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为养牛妇女提供全方位指导和服务,县妇联于2003年8月组织成立了奶牛养殖协会.
协会十分重视发挥典型的带动效应,通过现场会、经验介绍会、巡回报告会等形式,扩大影响力和感召力。协会副会长昌洪侠,利用乡奶站建在她家的优势,抓住各种机会向妇女们宣传养奶牛的好处,帮助身边姐妹算养奶牛的经济账,并把自己的养殖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们。在她的带动下,昌洪侠所在的乌兰村已由最初1户饲养奶牛发展到20多户,其中形成规模的就有10多户。协会还利用媒体宣传养奶牛典型,使她们的事迹家喻户晓,在全县妇女中迅速兴起一股养牛热潮。
为了给养殖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协会专门聘请县乳业开发办副主任、高级畜牧师上官辉为技术顾问。一天夜晚,一个求助电话打到了上官辉那里。新立乡养牛大户刘亚范家的牛,连续几天挤出的奶不合格,令一家人心急如焚。后来,刘亚范想到了协会,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上官辉打了电话。没想到他二话没说,贪黑赶了几公里路来到刘家,及时治好了牛的病。协会副会长郑如花,除了忙于自家奶牛的饲养管理,还要经常接待来她家参观学习的姐妹。不管多忙多累,她都以极大的耐心解答妇女们提出的奶牛养殖的各种问题。她说:“以往养牛是我一个人的事,现在我是协会副会长,引导和带动越来越多的姐妹,依靠养奶牛走上富裕路,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如此,协会还把为妇女姐妹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难题当做一项重要任务,在防疫、繁改、饲料配比、信息咨询等环节,她们充分发挥协会的服务体系功能,特别是对一些刚刚起步的妇女养牛户,由协会牵头,安排会员与她们结成对子,随时随地对她们进行面对面指导,并做到全程跟踪服务。姐妹们也把协会当做娘家,协会出现了由最初创建时动员妇女入会到妇女们主动要求入会的局面,目前协会会员已经发展到80名,带动了700多名农村妇女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