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完善服务体系发展现代农业


 
  新希望(爱股,行情,资讯)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京生、四川科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革新,都是经济界政协委员。虽然从事行业不同,但说起“三农”问题,他们会上会下都爱一起“切磋”,从不同角度的分析中相互启发。
  积极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型

  已在农业领域耕耘26年的刘永好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天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广大企业应抓住新机遇,积极推动农业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型。”

  他说,农村正在形成新的基本格局:多数地区的大部分中青年劳动力到城市或沿海打工,部分农民就近或进城经商创业,这些农民脱离了农业生产,成为新增的农产品(爱股,行情,资讯)消费者,使城市农产品的商品化需求率提高了约50%。“当数以亿计的农业人口从农产品的生产者变成消费者后,急需用现代农业体系来弥补因从业者减少而受到影响的生产能力,并且满足日益扩大的消费需求。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机遇。”

  刘永好委员认为,规模化的产业链建设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新希望农牧体系通过构建“公司+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模式,已经形成年产5亿只肉禽和750万头生猪的产业链体系。在山东、河北、河南等省份,现代化的规模产业链蓬勃发展,逐步取代传统小户养殖模式。产业链建设中,最大的问题是农民大多没有商业银行要求的抵押资产,贷不到发展生产所需的款项。为此,他建议进一步完善面向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链的建设。

  推动农业再保险体系建设

  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一系列举措的切实施行,投资农业产业大有前景越来越成为共识。但由于农业生产领域长期以来受到各类风险、特别是自然灾害风险的不利影响,不少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和农业企业的成长性受到影响。“在农户小规模生产、自身抗灾能力相对低下的背景下,如果没有高效合理的风险管理方式有效调整灾害造成的农户收入波动,就会加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难度。”刘京生委员说。

  他说,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对农业自然灾害的补偿作用仍然非常有限,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农业再保险支持体系。“仅仅依靠保险来分散自然灾害风险是不够的,需要再保险在承保能力和风险管理技术等方面提供完整而有力的支持。为了应对极端恶劣气候对农业和农民的冲击,我国需要大力扶持农业再保险业的发展,实现农业风险管理方式的创新。”

  为此,刘京生委员建议通过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尽快提升农业保险在农业保护支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高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

  刘革新委员于1996年创办的科伦实业是一家高科技医药企业,经过10多年发展,已实现输液产品产销量16亿瓶(袋),成为全球最大的输液产品专业制造商。公司拥有18项专利以及全球首家自主研发成功的第三代PP包装输液产品直立式软袋。

  高科技企业和农业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科伦集团的医药产业已跨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药品包材、医药原料、中西药制剂等五大领域。众多农民或者成为种植原材料的农业生产者,或者成为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收入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企业的产业链越长,对农业的带动力就越强。”刘革新委员说,“我们正在研究论证上马脂肪乳生产项目,这一药品的原料至少需要500万只鸡的养殖规模,我们专门建立了专业种养基地。”刘革新委员说,“希望能完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从而在更广的层面上提高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