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06年一季度全省畜牧产业形势严峻

  2006年第一季度受生猪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影响以及国内禽流感疫情冲击,我省畜牧生产形势严峻。除奶牛存栏量和羊出栏量有所增长外,猪、禽等主要畜禽生产全面下滑。

  一、生猪价格回落,效益下降,饲养量减少

  (一)生猪存、出栏数量全面下降。一季度,全省生猪存栏中能繁母猪、肉猪与上年相比也呈下降趋势。

  (二)猪价下跌,效益下降。自去年9月底、10月初猪价急剧下跌以来,尽管因禽流感疫情和元旦、春节消费增加,期间价格时有反弹,但总体价格仍继续回落。据几个定点县调查,3月份二元猪、内三元猪和外三元猪的活大猪平均价格与1月份相比均呈下跌趋势。仔猪、活大猪和去骨带皮猪肉的平均价格与上年相比也有小部分下跌。3月份的效益因饲养规模、饲养水平和仔猪成本不同,在盈亏点附近徘徊。据对嘉善、平湖、秀洲等地调查,一季度,饲养户每头肉猪毛利微薄,而3月份每头肉猪均为亏损。生猪价格的回落,不同程度挫伤生产者补栏的积极性,部分猪场缩小规模,调整猪群结构,淘汰过龄母猪,更新品种。

  (三)后市预测。在历经了2003年下半年猪价上涨直至去年猪价从高峰转而向下到目前价位的行情变化后,虽然去年年底的禽流感疫情短期抑制了猪价的下跌,但不会影响猪价从高到低的波动趋势,养猪场户普遍估计今年猪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上半年猪价将在保本水平线附近波动。

  二、禽流感疫情后续影响巨大,家禽生产遭受重创

  受周边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相继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影响,我省家禽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秩序受到了严重破坏。

  (一)家禽生产全面下滑。

  (二)家禽及其产品价格走低,销量锐减,养殖场户损失严重。去年年底,由于禽流感各项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到位和扶持政策的出台,自12月开始,禽类产品的市场消费出现回暖。今年1、2月份全省禽类产品消费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发生前水平,同时销量也不断增加。但2月份我省“安吉人感染禽流感事件”以后,家禽消费市场再度出现萎缩,销售量骤然下降,市场反应极为强烈。其次,种禽场及孵化企业也损失惨重,许多养户放弃了原来的生产计划。

  蛋禽生产一方面由于去年养殖效益较好,饲养户扩大规模,禽蛋供应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受禽流感影响,禽蛋消费量减少,蛋鸡和蛋鸭养殖均出现亏损。不少养鸡户推迟了补栏时间,同时鸭蛋销路不畅,一些养鸭户入不敷出,不得不提前淘汰。

  去年底以来,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扶持家禽业恢复发展,3月中旬起全省活禽价格有了快速回升,但销量仍未达到正常水平。

  (三)后市预测。随着天气转暖,禽流感疫情将得到有效控制,各级政府有关家禽业的扶持政策将全面落实到位,禽产品价格将出现回升,家禽生产也将得到有效恢复。

  三、草食大家畜饲养量持续减少,小家畜发展稳定

  (一)牛、羊饲养量进一步下降。草食大家畜饲养量持续减少主要是由于牛、羊繁殖率较低,饲养周期较长;经济林的推广使适宜放牧的山坡、草场资源日益减少,而圈养又面临地租、人工、种草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等因素也影响了其发展;湖羊产区由于养羊场地减少,养殖比较效益下降,冲击了湖羊的稳定发展。

  奶牛生产自2004年养殖效益大幅下降以来,散养户饲养量进一步减少,规模场(户)也不断调整牛群结构,引进良种母牛,牛奶产量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下发后,杭州、上海等地的鲜奶价格已在进行调整,金华市的乳品加工企业也在考虑适当提高鲜奶价格。只有不断提高牛奶质量,奶农的养牛效益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家兔生产继续发展。兔毛价格与上年相比相对稳定,养殖利润空间较大。

  (三)后市预测。二季度,牛、羊饲养量将进一步下降,短期恢复困难;长毛兔兔毛价格有望保持相对稳定;随着天气转热,獭兔皮价格将有所下降,但优质皮价格仍将保持在较高价位。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