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三大特点

  新华网西藏频道拉萨7月28日电(记者周卓贾立君)记者从西藏自治区2006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会上了解到,全区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三大特点。
  
  --农牧民增收幅度大。上半年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830元,同比增长15%。自治区有关领导认为,一般是“春华秋实”,上半年农牧民现金收入大幅度增加,是难得的现象。
  
  今年上半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0.9亿元,同比增长7.1%。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方面,按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产量、确保青稞安全”的目标,全区共播种农作物354.97万亩,并把粮、经、饲作物种植比例由2005年的69:22:11调整为68:20:12,种植结构更加优化。
  
  同时,肉、奶、蛋、毛绒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直接增加农牧民收入共计5421万元;自治区整合投资3.2亿元,群众配套约4.5亿元,继续加大了牦牛、青稞、油菜、白绒山羊、藏猪、藏鸡等农牧业特色产业的开发力度,高原养蜂业也开始起步;上半年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8.56亿元,多种经营总收入达到12.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1.3%,农牧业产业链在延长,提高农牧民收入的作用日益突出。
  
  另外,上半年全区农牧民劳务输出达到44万人次,劳务总收入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12%;组织21.43万人次农牧民进行了各类技能培训。
  
  --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快。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1亿元,同比增长16.9%,是近年3年来增速最快的时期。随着全区农牧民安居工程的顺利开展,农牧区商品流通渠道不断拓宽,有力拉动了农牧区消费需求。同时,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支持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快提高,促进了各类消费活动的持续活跃。
  
  --民间投资增长明显。上半年各地(市)、各部门按照年初分解的招商引资35亿元计划,高度重视民间投资的利用,民间投资显著增长,有力支持了经济增长。截至6月底,全区农牧民个体工商户达到1.39万户,同比增长4.5%;从业人员达2.47万人,同比增长30.7%;农牧民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达1.56亿元,同比增长33.3%,尤其是藏中的山南地区就完成民间投资3亿元,同比增长2.46倍。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