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04年畜牧业概况

  畜牧业概况  2004年,广西畜牧业克服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严重影响,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据统计,全自治区肉类总产量383万吨,比上年增长8.35%;奶产量3.6万吨,增长26.5%;禽蛋产量15万吨,基本持平;蜂蜜产量万吨,增长 %。畜牧业总产值458亿元,比上年增长8.9%,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3.3%提高到34.4%。

  年内,广西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养殖方式逐步转变,规模养殖迅速发展。据统计,全年畜牧业规模养殖户达27.80万户,较上年增加6.34万户,增长29.68%;示范村2322个,增加673个,增长40.81%;示范乡镇364个,增加168个,增长85.71%;养殖小区498个,增加106个,增长27.04%。第二,产业化组织不断壮大,龙头企业实力比上年有了较大的增强。全自治区畜牧系统龙头企业拥有固定资产23.72亿元,年销售额64.32亿元。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比上年分别增长12.1%和60%。第三,畜产品安全卫生水平逐步提高。广西养殖业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在上年29个的基础上增加了114个,增长3.93倍。第四,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随着国债项目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疫情测报站和动物防疫冷链建设项目的实施,自治区、市、县三级的兽医诊断实验室已形成雏形,自治区、市、县、乡四级动物防疫冷链设施进一步完善,动物疫情报告网络实现了“县县通”。第五,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养殖效益明显提高。年内,畜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大于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幅度,养殖效益明显提高。规模养殖的瘦肉型肉猪每头盈利在200元以上,规模养殖的优质黄羽肉鸡每只盈利在3元左右。养猪效益是1997年以来的最好年份。

  草食畜禽养殖 2004年,广西出栏肉牛169.55万头,比上年增长12.68%;出栏肉羊223.91万只,比上年增长11.47%;出栏肉鹅1332.45万羽,比上年增长0.34%;出栏肉兔195.63万只,比上年减少1.82 %。草食畜禽肉产量22.81万吨,比上年增长10.84%。

  年内,全区种植牧草41.5万亩,比上年增长11.11%,完成计划任务的101.47%;利用秸秆445万吨,比上年增长20.27%,完成计划任务的109.61%;配套饲养牛92.5万头、羊69.6万只、鹅540万羽、兔60.22万只,养奶牛1.58万头;出栏牛65.23万头、羊63.72万只、鹅513万羽、兔56.86万只、产牛奶2.6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05%、2.43%、1.1%、9.04%和6.9%。年内,各地出现了养殖协会组织农民种草的新做法。灵山县文利镇水奶牛养殖协会为农户统购草种,组织农户培训和科学种草;灵川县4个乡镇农民养羊协会组织农户40户种草1200亩。年内,全区新购切草机1500多台,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牧草加工渐成气候。广西天然草地植被的恢复、保护和开发利用初显成效。年内,自治区编委批准广西草业开发中心增挂广西草地监理中心牌子;广西草地监理中心依法查处了龙胜县伟江乡甘甲村黄家祖村民非法开垦草地的行为;自治区财政安排8万元在南丹县建立恶性杂草紫茎兰扑杀试点,开展草地保护工作;2001-2002年立项建设的4个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建设项目共建成人工草地10.2万亩,完成计划的102%,围栏改良9.6万亩,完成计划的96.97%,建棚圈7260平方米,完成计划的91.9%,项目农户户均收入2100元。

  畜禽良种繁育

  畜禽品种改良 2004年,广西杂交配种母牛60.81万头,比上年增加14.55万头,增长31.46%,其中人工授精配种49.29万头,优良种公牛本交配种11.52万头;生产杂交牛仔17.35万头,比上年增加8.54万头,增长96.93%,其中人工授精产仔12.86万头,本交产仔4.49万头。年内全区共有88个县(市、区)开展牛人工授精工作,比上年增加8个;新建贵港和梧州2个冻精液氮中转站,为原有8个冻精液氮中转站增置了仪器设备;新建人工授精站(点)985个,全区牛人工授精站(点)达2632个,比上年增长59.8%;新增牛人工授精技术员952人,全区牛人工授精技术员总数达3500人,比上年增长37.4%。

  种畜禽管理 年内,组织开展了整顿和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秩序专项行动,进一步建立健全种畜禽管理制度,打击了无证生产经营等违法行为。全年换发种畜禽场《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28本,鉴定普查种公猪11548头,核发种公猪《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6688本,审定通过良凤花鸡、大进麻鸡2个新品种(配套系),认定了里当鸡地方鸡品种。重点种猪场主要疫病控制与净化工作有序展开,审定通过了《种猪场主要疫病控制与净化操作规程》和《健康种猪场验收标准》,开展了主要疫病的血清学普查,重点种猪场种猪健康水平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启动了地方畜禽品种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完成了巴马香猪、东兰乌鸡、涠州黄牛、富钟水牛、德保矮马等品种的普查。年内开展了种猪性能流动测定工作,测定种猪500多头。

  奶业开发 年内全区奶牛存栏32083头,比上年增长54.49%,其中能繁母牛存栏20776头,增长40.40%;全年奶产量达48256吨,比上年增加9056吨,增长23.10%。奶水牛的发展成为广西一个特色奶产业。目前全区有可挤奶的杂交水牛近10000头,实际用于挤奶生产的水牛3000多头,年产奶量3000多吨。全区有水牛奶业开发基地县36个,其中灵山县、北流市、兴宾区、武宣县、武鸣县、岑溪市、临桂县、富川县、浦北县、防城区等10个市、县、区为奶业开发示范重点。这10个市(县、区)共建立了45个奶水牛养殖示范区,10个收奶站,可用于挤奶的杂交水牛约5000头,头年均产奶量1200-1500公斤。在规模养殖方面,全区饲养荷斯坦奶牛50头以上的户(场、小区)已有100多个,共存栏奶牛10000多头,占全区荷斯坦奶牛总数80%以上。在奶业加工方面,1995年以前全区的乳品加工企业不足10家,目前全区日加工鲜奶1吨以上的企业有30家。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全区已建成人工授精配种站(点)1647个、冻精液氮中转站8个,现有第一线的人工授精技术人员2549名,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配种网络;全区有1312个乡镇建立了兽医站(畜牧水产站、农业服务中心),基本具备了满足畜牧行业对技术和信息方面的需要;全区已形成了“公司+小区+农户”、“乳品加工企业+基地+农户”、“奶业协会组织收购”、“农户自产自销”等四种产业化形式。

  畜牧科技与标准化 

  畜牧科研 年内,广西组织实施了来源于科技部、农业部和自治区科技厅等部门的畜牧科研项目、课题5项,其中一些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较大进展。如广西兽医研究所承担的《奶牛乳房炎、结核病和布鲁氏杆菌病的合防治技术研究》等三个草食动物主要疫病综合技术研究课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牛羊主要疫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的调查,并进行了实验室分析工作。广西水牛研究所承担的《良种水牛胚胎、卵母细胞回收技术及胚胎冷冻技术的研究》课题,初步建立了良种水牛超排处理方法和探索出了胚胎冷冻的方法,为解决良种水牛快速扩繁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的胚胎来源问题奠定了基础。年内广西有7项畜牧科技成果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其中:《广西鸡毒支原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猪瘟快速诊断技术的应用研究》两个项目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动物防疫链建设及防治控制技术》项目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牛的品种改良及饲养配套技术推广》项目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畜牧技术推广 按照《广西养殖业优势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要求,2004年主要做好提高优势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相关技术推广工作。重点在广西规模养殖饲养小区的重点市、县和优势产品产区推广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包括牛胚胎移植技术、畜禽产品无公害养殖技术等,为广西养殖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如《广西牛胚胎移植技术推广》项目,项目实施小组在引进的内蒙古家畜改良站专家的带领下,先后在柳州市、桂林市、广西畜牧研究所奶牛场等地开展牛胚胎移植工作,初步达到预期效果,该项目实施的同时也开始培养广西自己的牛胚胎移植技术人才。科技部下达的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广西水牛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区杂交配种奶水牛约3万头,其中人工授精1.9万头,配种受胎率48%,比上年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科技部“十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桂牧1号杂交象草新品种区试和生产示范”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把广西研究开发的桂牧1号牧草推广到湖南、江西、云南、广东、四川等省,在项目区举办桂牧1号牧草栽培和利用培训班53期,培训人员14581人,印发技术资料19280份,使该优良品种及其栽培技术为农民所掌握。据统计,项目区平均亩产鲜草1.25万公斤,推广面积累计达17万亩,对广西乃至全国发展草食动物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禽巴氏杆菌B26—T1200弱毒苗推广”项目,由广西研究成功的禽巴氏杆菌B26—T1200弱毒苗菌株免疫原性好、免疫期长,产生免疫力快,该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免疫期等质量指标在国内外同类产品中居领先水平。项目与吉林省生物制品厂合作,在全国10多个省市推广免疫家禽10多亿羽,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畜牧业标准化建设 年内各级水产畜牧部门加大了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力度。自治区水产畜牧局编印了《养殖业标准化生产管理文件汇编》、《广西养殖业地方标准汇编》、《广西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资料》25000册,发放到基层供技术人员和养殖户使用;组织了自治区养殖业标准化工作专家组的专家共41人次到各市、县授课,举办培训班37期,培训规模养殖户和县乡技术人员4510人。据统计,全区各地共举办标准化生产培训班465期,培训人员59147人次,发放资料19.3万份。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广西水产畜牧标准化工作,自治区水产畜牧局编制了《2004-2008年广西养殖业标准化工作规划》,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已批转各地执行。年内全区共建设水产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8个,无公害生猪标准化生产示范推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