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畜牧业概况


  宁夏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现有天然草原3665万亩,是自治区的半壁河山和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为逐步实现先绿起来再富起来的目标,2002年,自治区决定实施草原禁牧封育。经过三年努力,到2005年底,在遭受五十年不遇特大旱灾和重大动物疫病多发的不利情况下,自治区牲畜饲养量达到1499万头只,比2003年禁牧前增长41.6%;畜牧业产值46亿元,增长44%;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768元。
  自治区畜牧局负责人介绍,通过退牧还草,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建设和百万亩人工种草等重大工程实施,封山禁牧最大的成果就是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赤地千里的中部干旱带开始绿了起来。据对不同生态类型草原观测,干草原植被覆盖度增加了50%,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植被覆盖度增加了30%左右。3665万亩天然草原得到休养生息。草原植被的恢复,明显改善了生态环境,减少了自然灾害,沙尘暴天气平均降低1.7倍,载畜量增加了100万个单位。
  为保证先绿起来再富起来目标的实现,自治区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全面落实,85%的草原承包到户,把草原的利用、建设和管护有机结合。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共同建议草原的新局面。目前,全区共建成畜禽养殖暖棚800万平方米;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的现代养殖小区709个,饲养规模占全区养殖总量的35%以上。有各类规模养殖户6万户。南部贫困山区肉牛饲养量78万头,存栏45万头,年养牛收入5.2亿元,农民人均养牛收入达139元,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兴产业。
  据了解,在实施封山禁牧的同时,自治区采取项目带动和政策支持措施,培育了一批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畜牧合作组织,有力地拉动了养殖基地建设,拓宽了畜产品流通渠道,推动了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全区24家乳品加工企业,年加工鲜奶51.5万吨,收入突破10亿元。根据自治区实际,从今年起,自治区提出实施农业十大行动。力争奶牛存栏突破27万头,牛羊饲养量突破150万元、1050万只。通过推行健康养殖和出户入园工程,逐步降低散养比重,使30%以上牛羊和80%以上奶牛达到标准化养殖。推广以种促养,以养促围,以围促禁的草原良性循环模式,实现畜牧业由量的扩张向数量、质量、效益和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