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积极推进“两大跨越”和“两大建设”,国民经济呈现效益显著、结构优化、速度较快、运行平稳的良好态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中原崛起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505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增速已连续五年超过10%,连续三年超过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65.91亿元,增长3.8%,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8280.25亿元,增长18.1%,加快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411.91亿元,增长13.9%,加快1.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5.7:55.0:29.3,二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060元,增长14.5%。
1、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支农惠农政策促使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提高,粮食生产在部分地区遭受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再获丰收,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049亿斤,增长2.6%,连续两年超过1000亿斤,连续四年创新高,连续八年居全国首位,继续为全国的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其中,夏粮599亿斤,增长1.5%;秋粮450亿斤,增长4.1%。棉花产量65万吨,减产14.8%;油料产量483.98万吨,增产5.2%;水产品产量74.74万吨,增产21.7%。
2、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显著提升。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50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38.06亿元,增长24.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5.0%,重工业增加值增长23.9%;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8%,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长29.8%。全省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除化学纤维制造业外38个实现增长,优势行业支撑明显,增加值居前10位的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3.6%。高技术工业企业发展提速,实现增加值205.19亿元,增长26.7%,加快8.6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47.17亿元,增长38.2%。实现利润总额1959.55亿元,增长68.5%,增速连续24个月保持在70%左右,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长30.4%,集体及集体控股工业增长51.3%,非公有制工业增长87.8%。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位平稳运行。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6609.16亿元,增长36.4%,回落3.5个百分点;农村投资1400.95亿元,增长31.7%,提高6.6个百分点。在城镇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030.83亿元,增长1.8%;民间投资4299.51亿元,增长63.6%;港澳台及外商投资278.82亿元,增长26.5%。第一产业投资134.39亿元,增长92.3%;第二产业投资3672.64亿元,增长51.6%,其中工业投资3656.12亿元,增长51.9%;第三产业投资2802.13亿元,增长19.2%。房地产开发投资837.11亿元,增长43.8%,其中,住宅投资639.42亿元,增长47.8%。商品房销售面积3934.10万平方米,增长63.3%,其中,住宅3575.25万平方米,增长63.2%。
4、国内市场销售增长加快。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97.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增速提高3.0个百分点,是近7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539.25亿元,增长19.8%,提高2.4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058.29亿元,增长16.9%,提高3.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6.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9.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日用品类、家具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中西药品类、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等商品分类销售额均增长20%以上;轿车、数码照相机、微型计算机、移动电话机、家用电冰箱等商品销售量均增长20%以上。
5、对外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省进出口总额128.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出口83.91亿美元,增长26.5%,回落4.8个百分点;进口44.13亿美元,增长39.6%,加快19.8个百分点。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33.8%和1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0.62亿美元,增长65.9%,加快15.8个百分点。
6、消费价格上涨较快。在肉油蛋等副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下,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涨幅较上年扩大4.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4.8%,拉动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4个百分点,占全部涨价因素的81.5%。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8.6%,油脂上涨24.7%,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7.7%,蛋类上涨21.3%。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4.4%。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5.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6.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6.1%。
7、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7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0%;农民人均纯收入3851.60元,实际增长12.2%,增速连续两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12.2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0%。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228万人。
当前我省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粮食连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增大。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份,我省经济发展面临较多有利条件。只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全省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