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振兴南方在行动!专家从育种、疾病、日粮等方面为南方奶牛养殖技术创新发展赋能

广东在南方五省(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中奶牛养殖量高居首位,存栏量约6万头,规模化水平达到92%,远高于全国56%的平均水平,乳制品合格率连续5年达到99%以上,优质已成为广东奶业的品牌标签。
  以广东作引领,加强技术创新推动广东乃至南方奶牛养殖向高质量健康方向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乳业振兴保障奶品质量安全的意见》的一大使命。为响应奶业振兴战略,11月12-13日,由广东、广西、福建及湖南四省奶业协会联合主办的以“加强技术创新利用、保障奶业健康发展”为主题的“南方地区奶牛技术高峰论坛”在广州隆重开幕。在会上,广东省奶业协会会长颜远义表示,在取得的显着成绩面前,也要意识到广东省也存在种养结合不够紧密、奶牛生产性能还未能充分发挥,远远未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优质新鲜奶的需求等问题。
  南方奶牛养殖该如何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专家学者们从育种体系、围产期奶牛疾病、氨基酸和脂肪酸日粮搭配等方面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来自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及比邻省份的奶牛养殖、乳品加工、科研机构、高校等行业精英约300人相聚广州。《南方农村报》牛羊宝典受邀出席报道。
  南方奶牛养殖要实现5大突破
  我国奶牛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越来越高,跟十年前相比,有何区别?国家奶牛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教授谈到,10年前,奶牛养殖群体主要以奶户为主,而且品种纯度差、产奶量低,养殖方式多为房前屋后,有啥喂啥、精粗饲料分开的人工饲喂模式,成年母牛多是拴系式饲喂,犊牛饲养也多为三代同堂,条件简陋,加上青贮制作水平低,铡切过长,霉变严重。此外,管理方式多为纸上办公,挤奶多采取人工挤奶+提桶式挤奶机等方式,原奶的贮运也是奶桶贮存和常温运输为主,而如今一改传统模式,基本进入信息化、智能化管理阶段。
  在此背景下,南方地区奶牛养殖又该如何更好地发展?李胜利表示,由于资源、气候差异等限制因素,北奶南运将长期存在,2018年的环保风暴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南方奶牛养殖业首先要考虑种养结合,解决环保难题,其次是多模式解决青贮类粗饲料供给,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结构,重点发展两广、云南、四川等省份。
  因此,李胜利建议南方奶牛养殖的创新发展可以从以下五点突破:1、环保和产业政策定位;2、适应当地市场的产品结构,南方乳企奶源发展规划要与低温乳制品的需求增长相匹配;3、解决优质的粗饲料供应,例如采取青贮生产模式,开发利用地方特色农副产品饲料,像秧、银杏叶、牛鞭草、作物秸秆等;4、粪污利用可采取固液分离技术,而且糟渣也可以作为牛床的好垫料;5、采取敞开式自然+机械通风牛舍、低屋层横向通风牛舍、隧道通风牛舍等的热应激方案。
  奶牛场需制定长期育种目标
  奶牛育种是畜禽种群遗传优势的传递和组合。世界奶牛科学家经过数十年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奶牛群体遗传改良的技术,涵盖了性能测定、品种登记、遗传评估和繁殖技术等领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雅春谈到,奶牛育种体系就好比一辆汽车,需要系统磨合且必须是一个能够整合技术、整合信息的系统。其中的育种目标相当于方向盘,而个体识别、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和选配等技术就相当于车轮。她强调,现代奶牛场需要构建自己的育种体系,育种体系是促成有效管理以及促进群体不断取得进展的必备手段,而且规模越大,选育体系越体现其重要性。
  据王雅春介绍,1983年,我国开始建设育种体系;2007年,全国首次联合遗传评估。可见,国家大力支持奶牛养殖、科研投入也在逐年增加,技术推广力量不断加强,但也要认识到,育种目标上不全面,登记标准已有但未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育种目标和外貌鉴定需加强。此外,我国各项育种技术已基本具备,但育种体系不健全,育种工作也未能促进饲料利用、饲养管理和牛群健康等水平的提升。
  对此,王雅春提出,奶牛场需要制定长期育种发展目标,以相应性能的测定为前提;根据牛群可持续发展定方向;根据饲料条件、设备和市场需求定标准;每类性能中选最适合本场测定的性状。
  后备母牛管得好,奶牛也高产
  养猪高科技,养奶牛更是高科技。据北京奥耐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孟秀荣分析,2025年的高科技奶牛,其具备饲料转化效率、乳成分和寿命更高,高峰奶量可达90公斤/头/天,全群泌乳牛产奶量达到50公斤/头/天等优势,而这些成效都离不开对犊牛的科学饲养管理。她进一步强调,TPI(代表生产性能、体型、生产寿命和繁殖力等性状综合为一个数值的指数,即总性能指数)中遗传力只占17%,这就意味着83%的生产性能发挥由后期饲养管理和营养生长发育决定。数据表明,目前已公布的几十项奶牛育种指标里,遗传力最高的也只有0.5,遗传基因是基础,关键还是后期饲养,孟秀荣如是说。
  孟秀荣提出,育成牛的初配目标应定为12-13月,体重标准应为380kg,体高标准应为130厘米,育成牛初次产犊月龄为22-23月。而犊牛的培育标准则为争取100%活产率,不低于98%;争取零死亡率,犊牛年死淘率控制在2%以下;争取零发病率,0-60天犊牛发病率应低于5%;日增重1000克,56天达到初生重的两倍。
  对此,孟秀荣还提出了五大关键技术,1、微生物组学和标贯遗传学等基因组检测技术在后备小母牛选择上的有效应用;2、采取分娩实时监控系统等提高产房管理活产率;3、采用初乳管理系统、初乳巴杀等进行快速挤初乳工作;4、运用40FIT犊牛强化饲喂技术;5、根据犊牛断奶依据开展后备牛营养管理工作等。
  围产母牛精料喂太多,患病概率高
  围产母牛不同于后备牛,其生理特征大有不同。据北京奶牛中心肖定汉研究员介绍,围产期母牛对饲料转化率低,若精料喂量过多,过剩能量将转化为体脂而沉积,导致奶牛肥胖。由于产后母牛代谢变化,泌乳引起水、无机盐和营养物质的迅速交换,当其变换速度和数量发生异常时,易引起产后疾病的发生。肖定汉表示,稍有不慎,围产母牛就会出现各种病症,如因高能日粮引起的瘤胃酸中毒,蹄叶炎等;因浓厚饲料引起的母牛妊娠毒血症,肥胖母牛综合征等;因钙、磷代谢障碍所致的产后瘫痪,躺卧不起综合征等。
  对此,肖定汉分享了围产母牛的几大监控技术。1、测定体温,39.5℃以上可能患有产后脓毒血症、胎衣不下、母牛脂肪肝;39.5℃以下可能是患有产后瘫痪、瘤胃酸中毒、真胃移位等;2、使用奶曲线监控奶产量,设定乳中脂蛋比>1.5时,可作为酮病指标,并于产后三天测定奶体细胞;3、检测尿液,如果尿检为酸性可能患有酮病、败血症,碱性则可能是真胃移位、瘤胃碱中毒、尿素中毒等。他进一步补充,围产母牛要做好干奶牛乳房和蹄等保健;控制干奶期精料饲喂,控制饲养密度,并且要定期进行体况评分,定测进行血、尿的检测,当检测血尿酮体阳性或尿液呈酸性者要及时治疗;对于老龄牛只、食欲不振、高产牛只等进行糖钙治疗。
  氨基酸平衡日粮可提高乳成分和奶产量
  早期蛋氨酸平衡日粮只是用于提高牛奶乳蛋白,如今应用越来越普遍。据安迪苏生命科学制品(上海)有限公司彭海宏博士分析,蛋氨酸平衡日粮可以提高奶产量与乳脂率已得到证实。饲喂较低蛋白的日粮,就可以使得昂贵的过瘤胃蛋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加上商业化配方软件的广泛应用,其功效得到认可。彭海宏表示,奶牛专用蛋氨酸可以提高乳成分和奶产量,特别是对泌乳前期奶牛,可提高奶产量1-2公斤,对泌乳高峰期奶牛提高奶产量2-4.5公斤。
  对于围产期的奶牛来说,蛋氨酸有助于围产期更好的过渡。它可以提高产后牛干物质采食量、奶产量及乳成分;加速产后实现能量正平衡;改善围产期奶牛的肝脏功能;降低奶牛的炎症反应;增加奶牛的抗氧化应激的能力。如果产后饲喂大于75%的可代谢蛋白,增加产前蛋氨酸饲喂量可以增加乳蛋白产量。
  高C18:1低C16:的优势
  除了氨基酸,脂肪酸也是奶牛日粮中必需营养素。益海嘉里集团技术经理朱宏娟表示,高产奶牛需要从日粮中获得6-8%脂肪,基础日粮干物质中一般含有3-3.5%脂肪,一般每天需添加600-800g脂肪。
  脂肪酸种类多样,混合脂肪酸相比于单一脂肪酸有哪些独特作用?据朱宏娟介绍,含有高C16:0的脂肪补充料能增加乳脂;过瘤胃的C18:1能提升脂肪消化率和奶牛繁殖力;脂肪补充料中这两种脂肪酸的比例会影响产奶和补给体组织之间的营养分配。
  记者从报告中获悉,脂肪酸组成在决定产奶和能量分配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C16:0增加产奶量和能量矫正乳产量,但降低体重;共同添加C16:0和C18:1能在不减少体重的情况下增加产奶量和能量较正乳产量。对此,她建议使用含有C16:0和C18:1的脂肪酸补充料。朱宏娟特别指出,含高C18:1低C16:0的脂肪产品能在奶牛泌乳早期更有效地维持体况,同时又不会失去产奶量和乳脂量的优势。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主要有:广东省奶业协会颜远义会长;国家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教授;北京奶牛中心肖定汉研究员;广西水牛研究所原所长杨炳壮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王雅春教授;福建省奶业协会吴大新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省奶业协会杨盛兴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奶业协会汪翔秘书长;广西奶业协会李仕坚秘书长;湖南省奶业协会刘海林秘书长;广西研究所所长吴柱月研究员;广西黄氏乳业副总裁、广西奶业协会谢秉锵常务副会长;广西水牛研究所梁贤威副所长;广西研究所黄明光副所长;广西奶业协会陈学文常务副会长;柳州三元天爱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广西奶业协会樊志刚副会长;福建省奶业协会郑祖灼副会长;福建省奶业协会郭长征副会长;广东省奶业协会丘勇胜副秘书长;湖南奶业协会樊志坚副秘书长;北京奥耐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孟秀荣董事长;安迪苏生命科学制品(上海)有限公司彭海宏博士;内蒙古青贮传奇科技有限公司马记成总经理;法国诗华动物保健公司冯军科博士;光明牧业有限公司陈惠忠部长;益海嘉里技术经理朱宏娟等行业人士。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