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生猪“拱”出致富路

  11月13日,盂县西烟镇细河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武剑早早来到村里的生猪养殖场,“有5头猪这几天就要出栏,我有点不放心,来看看”。一进场区,碰到正在干活儿的村民赵二云。武剑先开了口:“老赵,这里一切都好吧?”赵二云笑着回答:“放心,这存栏的65头生猪是咱村里增收致富的希望。俺就是照顾不好自己,也不能照顾不好它们。”一席话引得两人哈哈大笑。

  细河村位于西烟镇东部,是全镇最偏远的低收入村之一。全村41户99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32人。2015年,盂县公安局承担起对细河村的帮扶任务,并选派西烟镇派出所所长武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身份从“所长”变成了“队长”,但武剑说“服务人民的初心是不变的”。

  走进猪场,武剑径直来到生猪育肥区。看到即将出栏的5头生猪一切正常,武剑小心翼翼关好闸门,退出猪场。路上,他介绍,因为村里常住人口大多数是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全村劳动力缺乏。脱贫攻坚以来,在西烟镇的指导和盂县公安局的帮扶下,细河村支村“两委”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发电项目,村子在2017年底实现整村脱贫。

  脱贫后,如何才能致富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西烟镇统筹考虑后,上报盂县相关部门合并村庄,人数较少的细河村就近并入北社村。盂县公安局继续承担帮扶工作,武剑仍然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

  细河村依山而建、草木茂盛,生猪主要吃野果、野草、玉米秸秆等,适当增加些玉米和谷子作为辅食就能成活。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后,细河村将生猪养殖项目定为村里脱贫后的主导产业,并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成立了盂县恒光阳光伏有限公司,建起了存栏150头生猪的养殖场。经过一年发展,养殖场已销售生猪50多头共计7万元,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了村集体、贫困户、非贫困户。如今,养殖场生猪存栏65头,其中母种猪6头、育肥猪59头。

  正说着,迎面碰上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赵春林。他笑着说,虽然今年天旱,但庄稼收成还不错。他刚忙完地里的营生,正要去猪场给生猪喂食。原来,赵春林一家虽然种着十来亩玉茭,但两个孩子上学花费不小,再除去必须开销,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如今,俺就在猪场打工,农忙时上地,农闲时在猪场喂猪、清理猪圈,一天能挣80块钱。再加上大儿子也从学校毕业找下了工作,咱这日子越过越起劲儿。”赵春林说。

  今年,我市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的作用,进一步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细河村也给生猪购买了相应的保险。武剑介绍,今年夏天,公司有一头育肥猪死亡,保险公司按照相关规定核实后,补偿款很快打到了账户上,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损失。

  生猪“拱”出了致富路,细河村还在种植产业上狠下功夫。多次邀请农技专家到村指导,今年在天气干旱的情况下,村里的玉茭、土豆等收成还不错。产出了农产品,如何畅通销售渠道?盂县公安局多次组织职工开展消费扶贫,3年来共购买细河村贫困户农产品5万多公斤,村民收益6万元。“县公安局组织人帮俺们收秋,还到地头购买,俺们直接就能拿到钱。”赵春林说。

  细河村产业发展兴旺,武剑有了更长远的打算:“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产生活不便。等猪场发展壮大后,我们将拿出一部分钱给村里修田间路、美化环境,让咱细河人的日子越过越‘美’。”

  (张泉东)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