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导读
11月26日,市政府召开全市生猪生产推进会,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决策部署,深入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对我市推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市场稳定供应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
现状正在“回暖”
我市常年生猪存栏量260万头左右,出栏量410万头左右。2018年以来受动物疫病影响,目前全市生猪存栏量约为106万头,其中能繁母猪7.48万头。因受政策利好因素影响,今年9月以来,全市计划新建或改扩建生猪养殖场140个,计划新建、改扩建栏舍面积47.48万平方米,预计可新增生猪产能73.34万头,部分新建、改扩建生猪养殖场已投入生产。目前,我市正积极与大型企业对接,如与湖南省现代农业集团签订了发展生猪产业的合作协议,拟在我市投资建设2至3个生猪养殖项目,以及配套的生猪屠宰场、生态农场等项目,计划达到年出栏20万头左右的生猪规模。中粮集团、鑫广安、新五丰、唐人神、佳和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了与我市养殖户在合作新建、改扩建生猪规模养殖场等方面的合作力度。
目前来看,我市今年的最低出栏230万头任务已完成,养殖企业正逐渐恢复养殖,行业也在慢慢“回暖”。但要如何切实解决生猪生产面临的不可回避的“三大问题”,即“有肉吃”“吃得起”“放心吃”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目标保障供给
市政府要求各县(区、市)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关于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群众之所想、行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把群众是否得到实惠、生活是否得到改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作为最根本的评价标尺。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把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作为当前的政治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压实责任、落实措施、注重实效,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推动生猪生产保市场供给,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各县(区、市)、相关部门要成立抓生猪生产工作的专门班子,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要亲自谋划、亲自研究、亲自推动,高质量地有序推进。要加强正面舆论宣传,强化生猪生产形势研判分析,为广大养殖场户和消费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动态和预警信息,增加发布频次,扩大宣传范围,提振养殖和消费信心,引导养殖场(户)有序补栏。要认真总结推广各地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发展方面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措施推介出去供各地学习借鉴。要加强舆论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大力宣传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和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公众科学认识非洲猪瘟,提高全行业的防控意识,努力形成群防群控、群策群力的良好氛围。
要求政策落地
在这次推进会上,市政府要求各县(区、市)着力压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政策的落地落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严格行业准入、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种养结合、率先绿色发展。各地要在立足当下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同时,化危为机,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乘势而上,推动生猪全产业链转型升级。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重点扶持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实现生产专业化、资源集约化、产业绿色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坚持创新驱动产业发展,通过优品种、树品质、创品牌三位一体的创新理念和发展模式,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目前,温氏、新希望、双胞胎、正大、天邦,省内的新五丰、佳和、鑫广安、新湘农等大型企业正在省内布局产业发展,我们要抓紧对接联系,建立生猪产业项目库,加强综合协调和跟踪服务,尽可能把大企业引进来、把大项目建设好、把生猪产能提上去。要加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力度,争取每年新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8家左右。同时,要注重压实生猪养殖场(户)的主体责任,加强畜禽粪污设施配套建设,不断提升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力推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推进我市生猪产业在全省率先实现产业绿色发展。
同时,各县(区、市)要加大政策落实的力度,严格落实“菜篮子”县(区、市)长负责制。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各县(区、市)在抓好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同时,要继续抓好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突出抓“两场”保护。引导规模企业与周边养殖场采取兼并、收购、托管等形式开展合作,对一些防疫条件差、生物安全水平低的散小户实行劝退,构建防控命运共同体,全力保种猪、扩种群。突出抓清洗消毒。继续开展新一轮非洲猪瘟防控“大清洗、大消毒”攻势,加强清洗消毒灭源,组织开展“大清洗、大消毒”的防控专项督查和调研。突出抓监测评估。落实网格化定期排查制度,按照“一场一策”要求,指导各地逐场开展设施化改造和清洗消毒,开展非瘟病原检测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突出抓技术指导。各县(区、市)要加大生猪生产业务培训力度,适时组织举办全市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防疫队伍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加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紧抓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管理工作。对全市设置规划内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不折不扣落实好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制度和官方兽医派驻制度的“两项制度”。紧抓生猪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养殖环节生猪二维码耳标使用,推行“一品一码”生猪产品“身份证”管理,计划到2023年,市级以上生猪龙头企业全部纳入身份证管理平台,引导通过“身份证”使用、定点监控、门店销售、信息系统管理,实现“一片肉”到“一头猪”的全程可追溯,有效保障肉品质量安全,推动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严格落实稳产保供各项措施,推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市场稳定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