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据初步统计,今年四川省保障生猪生产用地28888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926亩,利用闲置建设用地554亩、设施用地23094亩、林草地4314亩,成都、广安、乐山、眉山等地新建13个生猪规模养殖项目,新增生猪年产能200万头以上。
四川是全国畜禽养殖大省,长期以来生猪出栏数量居全国首位,占全国出栏总量约10%。四川厅高度重视生猪生产用地保障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完善用地保障措施,并组建工作专班,指定一名分管副厅长联系主抓,落实耕地保护监督处专门负责,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四川厅负责人带队赴基层调研,督促指导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做好生猪生产用地保障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同时,四川厅强化政策支持,积极配合农业农村厅等14个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印发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九条措施的通知》,指导各地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用好用足政策,为稳定生猪生产切实提供用地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中对生猪产业建设用地指标予以倾斜,明确要求各市(州)单列不少于8%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用于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支持符合规划、生态循环型猪场的发展用地需求;根据四川农户小规模养殖生猪的生产特点,鼓励和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使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和“四荒地”发展生猪生产。
此外,四川厅还出台“点状用地”政策,对包括猪肉腌制加工、冻库仓储等用地,在符合规划和生态环保要求的前提下,灵活点状供应;针对急需配套建设的大型标准化生猪屠宰企业、大型病死动物专业集中无害化处理厂建设用地,开辟绿色通道,优化审批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
四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处理好耕地保护、生态环保和畜禽生产的关系,指导基层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规划,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用好“点状供地”政策,为农业深加工、畜禽生产等产业用地需求提供用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