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代表中发言最长的人
2008年1月23日,卢国良作为一名基层群众代表,走进了北京中南海。作为全国养猪大县的基层代表,他应邀与总理面对面汇报生猪养殖情况。
当天,与卢国良一道前往,参加温总理征求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意见座谈会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另外12位基层群众代表。
“一想到代表着全国9亿多农民兄弟向总理汇报工作,就感到责任和压力特别大,我想,一定要替咱农民跟总理说说心里话。”有生以来第一次走进中南海的卢国良告诉记者。
作为村支书、农业专家,这次受邀面见总理,卢国良感到非常荣幸。为让总理更加了解农民的心声,卢国良作了充分的准备,他准备把青竹村的生猪养殖经验、新农村建设,以及作为养猪大县的湘潭县的具体情况,向总理作详细汇报。
青竹村是湘潭有名的生猪养殖村,近年来在卢国良的带领下,通过科学养猪、勤劳致富,成效显著。几年前,卢国良从本村实际出发,创造了“公司+协会+农户”这一闻名全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青竹模式”,全村目前仅养猪一项实现人平纯收入7600元。卢国良本人也被评为高级农艺师、省科普之星,并获“袁隆平科技奖”。
1月23日下午3点钟,座谈会在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前厅召开。卢国良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委员以及中央各部(委)领导100多人面前,第六个发言。让卢国良引以自豪的是,他的发言前后一共33分钟,是全部代表中发言最长的。
“总理最想听的是实话”
“你们那儿有多少头猪发病?”“死掉多少?”“采取了哪些防控措施?”“养猪的各项奖励、政策和补贴资金到位没有?”……卢国良的发言引起了温总理的浓厚兴趣,他开始详细询问着。蓝耳病的防控、养猪奖励政策的落实与否,是总理此刻最关心的。
当卢国良告诉总理,去年5月份蓝耳病发病期间,村里一共有4677头猪发病,2179头死亡时,整个会场一片沉默。总理片刻沉默后,对卢国良说,“你讲的才是实话”。卢国良对当时的一幕记忆犹新,“我当时就觉得,应该把最真实的情况告诉给总理,总理最想听的是真话!”
卢国良告诉总理,目前农民养猪主要有四点担心,一是担心扶持生猪的政策不稳定;二是担心猪价大幅波动;三是担心发病死猪;四是担心饲料涨价,养猪成本增加。对此,总理的一番话让他吃了颗“定心丸”。
“农民朋友养猪不要担心,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包括如农民养猪的三大奖励政策,只会加强,不会改变。”总理向卢国良承诺。接着,总理又笑着鼓励全国农民。“养猪要提高质量,搞标准化养殖,使发展上档次、上水平。”他希望各地提高疫苗质量,注重诚信,对接市场。
卢国良说,国家支持生猪养殖的一系列政策已经见到效果,农民又愿意养猪了,建议国家支持力度再大一些,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同时加强生猪防疫服务体系的建设。对此,总理一边听,一边认真记录,不时点头,承诺会对各界的意见建议研究采纳。
独享四个唯一的人
“总理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亲切、平易近人。”卢国良向记者谈及仍激动不已。卢国良记得,这位亲民总理在会上讲过,“农村是中央最关心的,农业、农民和农村,‘三农’是首要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在座谈会即将结束时,总理总结发言说,“中南海的大门,是永远并且真正面向广大群众敞开的。”
让卢国良印象最深的是,座谈会结束后,总理特意嘱托工作人员,将他的发言材料“单独留下”,而这是其他与会代表所不曾有的“待遇”。卢国良认为,“可能因为我是唯一的村支书,来自最基层,只有我的材料提到生猪生产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局,而总理也最关心‘三农’问题吧。”
座谈结束后,温总理和卢国良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并合影留念。卢国良觉得,这一刻分明是总理在感谢所有的三农工作者,“作为一位基层群众代表,让我真切体会到党和国家对‘三农’的关爱!”
会后有新华社记者告诉卢国良,不仅发言时间最长、而且他还是所有代表中独享“四个唯一”的人:唯一发言时间超过半小时的;唯一总理让留下发言材料的;唯一会后与总理合影的;唯一与总理手拉着手走出会议室的。
卢国良告诉记者,通过与总理面对面的交流,他深切感受到了中央对建设新农村,对农业人才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他表示,春节过后马上与村班子领导谋划经济发展的大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努力把青竹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