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玉米市场强势依旧区域供需分化格局暂显


 5月中下旬以来,国内大部分地区玉米市场依旧延续稳中有升态势,其中东北产区玉米价格涨幅普遍在20元/吨—40元/吨。而南方销区玉米市场受地震灾情影响涨势逐渐趋于缓慢。此次,四川省汶川县强地震的突然降临,使得当地生猪养殖受到一定冲击,但相对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饲料养殖需求未受到地震灾情的波及,只是使区域性供需分化格局暂时显现,因此其对玉米市场整体走势造成的影响是阶段、区域性的,国内玉米市场走强趋势仍未改变。同时伴随新小麦的即将上市,小麦与玉米的替代性问题再次引起关注。

  东北产区市场购销相对平稳,玉米价格稳中有涨格局依旧

  5月下旬以来,东北产区玉米市场购销相对平稳,部分深加工企业再次上调收购价格,但受部分地区降雨天气阻碍、粮源减少及农户惜售心理较重等因素影响,收购数量仍较稀少。截止5月22日,由于收购数量的不理想,吉林长春大成公司将玉米挂牌收购价每吨(下同)再涨20元。目前挂牌价格为二等1620元,三等1610元,湿玉米价格为14%水分1.5杂质收购价涨至0.806元/斤,15%水分同等杂质玉米收购价涨至0.798元/斤;长春地区当地贸易商出库价1600元-1620元,水分14%左右,饲料厂收购价1620元-1630元,均较上周上涨10-20元,近期当地市场玉米货源稀少,同时近日连续降雨,使各收储主体收购均较为困难;玉米生长情况较好,出苗率达90%以上;吉林省德惠玉成公司将玉米收购价再涨20元至1620元;吉林榆树地区中粮玉米挂牌价1560元,水分14.5%,合同收购价1600元,日收购量2000吨左右,当地贸易商收购价1550元,均与上周基本持平,眼下当地玉米出苗率90%以上。黑龙江绥化地区目前当地贸易商收购价为1360元-1400元,水分15%左右,较昨日基本持平,目前当地玉米出苗情况较好,雨水较充足,据当地农民称,近期天气条件对玉米生长较为有利;黑龙江青冈龙凤玉米收购价1460元,水分14%,日收购量仍不理想,当地贸易商收购价1440元-1460元,站台收购价1500元,火车板价1540元,水分14%左右,均较上周基本持平;辽宁沈阳当地贸易商出库价1620元,水分14%,进饲料厂价1640元-1660元,均较上周基本持平,近期当地连续降雨,玉米生长情况较好,出苗率达90%。

  销区玉米价格涨势趋于缓慢,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出现倒挂

  由于地震灾情严重影响饲料企业采购心态,近日南方销区玉米价格涨势趋于缓慢,同时南方市场因受制于国储粮拍卖的宏观调控政策,价格上涨幅度较东北产区明显偏小。截止5月22日,目前上海当地东北玉米到站价1760元—1780元,水分15%以内,站台售价1780元—1800元,与上周末持平,近期到货量相对稳定。而近期最受市场关注的莫过于灾后四川地区玉米贸易情况。据调查了解,汶川地震对于四川生猪养殖和玉米购销将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同时受紧急运送救灾物资和交通损坏的影响,入川出川运输困难,原料运不进来,生猪运不出去;生猪价格继续回落,成都周边养殖户生猪出售价格不到8元/斤;少数饲料厂、养殖厂和屠宰场的厂房场舍遭到破坏,均对畜牧生产造成影响。此外,成都等地区玉米购销活动基本停滞,销区用户集中抗震救灾,生产和采购活动因此受到较大影响。受铁路运输紧张影响大量玉米滞留在途,何时到货无法预料。最近几天成都地区玉米价格较为混乱,东北玉米到站价格从1840-1900元不等,西北玉米价格更加便宜,与上周没有明显变化,市场没有发现坐地起价的现象。贸易商担心后期生猪养殖受到冲击,玉米销售困难,玉米价格不涨反跌。

  另外,近期船运费价格普遍上涨了20元左右,且仍有上涨趋势,加上销区价格暂缓了上涨脚步导致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出现倒挂,北方贸易商严重惜售,南北港口玉米成交相对清淡。目前,北方港口大连港中等玉米平舱价稳定在1700元,由于成本的高涨,贸易商出货相当不积极,南方采购者也是通过各种渠道采购货物,船运费涨至160-165元/吨。锦州港玉米平舱价也平稳在1680元/吨,不过船运费已涨至165-170元/吨。目前北方港口贸易商心态出现分歧,一部分认为地震灾情只是控制了玉米价格上涨的节奏,后期仍有望继续呈现走高行情,另一部分人认为,国家已出台的增加储备粮的拍卖力度来稳定市场价格,就是为了稳定人心及抑制玉米价格上涨,对后市持不乐观态度。而从广东港口处获悉,受地震灾情及小麦替代玉米效应影响(当地小麦价格比玉米低近百余元),近两日广东玉米价格停止了上涨的脚步,且一些水分偏高的玉米,贸易商也略微降价在出售。目前广东港口优质玉米成交价仍稳定在1880元,水分略微偏高玉米贸易商也有在1870元或1860元价位出售。预计近期广东玉米价格将以平稳震荡为主。

  地震影响整体供需格局有限,玉米价格长期看涨预期不变

  时至今日,距离四川地震发生已经10天时间。灾情发生后,业内人士在对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和悼念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当地生猪养殖业的受损情况,毕竟四川省是国内生猪养殖存/出栏量排名第一的大省。让业内人士忧虑的是,如果此次灾情造成四川大部分地区生猪养殖业严重受损,那么后期国内玉米市场供需格局也将随之产生较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不过笔者根据相关资讯分析认为,此次四川地震对我国玉米整体供需格局的影响应相对有限,难改其中期看涨的大趋势。一方面,地震对四川生猪养殖集中地区——川南相对有限。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目前四川地区生猪养殖主产区域在靠近重庆的川南地区,而此次川北及川中受灾情况较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南充、资阳、达州、宜宾、凉山、绵阳及泸州等8个主产区的猪肉产量约占全省总量的50%左右,其中成都与绵阳受灾相对严重。成都作为四川省生猪养殖的重要基地,年出栏生猪1095万头,猪肉75万吨,占全省总量的1/8,而绵阳市生猪存栏量占全省比重也近10%,据目前资讯初步分析判断,此次地震对后期四川生猪供应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同时甘肃地区和陕西地区均有部分地区受灾,此次震情将会对后期国内生猪供应造成阶段性空档期,并暂时大幅减弱当地养殖业对饲料主要原料之一玉米的需求量。但在国内大部分地区畜禽养殖恢复继续趋好的大背景下,其影响力应相对有限,并呈区域、阶段性特征;另一方面,四川省运输受阻,短期内当地玉米供应及饲料生产、销售将受明显制约。汶川地震使得四川当地铁路、公路运输严重受阻,这也对当地饲料原料供应和流通环节产生较大负面影响,部分灾区运输环节虽经抢修已陆续畅通,但大量生活用品及援助物资将优先大量进入当地。可以预见,近期入川地区玉米数量将骤减,当地市场也可能出现阶段性的货源供应紧张局面。同时,灾区一些饲料厂也出现停电现象,导致其无法进行正常生产。据了解,成都地区多数饲料厂已停产,初步估计停产时间在2—3天。受此次震情的突发影响,短期内当地对饲料供应与需求量均将出现大幅下滑现象,但由于生猪主要养殖地区川南所受影响相对较弱,并随着运输情况的逐步好转,生猪及饲料销售也将得到较明显的恢复,后期当地对玉米的需求量应逐步恢复。

  小麦替代玉米现象趋于明显,短期玉米价格上涨幅度受限

  据了解,四川尽管仍处于紧张的救灾时期,但全省截止5月15日,已收获新上市小麦436万亩,小麦跨区作业进展顺利。同时本月底至6月初,湖北、河南及山东省也将相继展开小麦收割,而饲用小麦与玉米同作为畜禽饲料中重要的能量原料,长期以来,两者一直存在替代现象。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新麦大量上市,小麦价格将面临季节性回落压力,届时国内部分地区小麦替代玉米现象再次趋于明显,短期内将对玉米价格的上涨幅度起到抑制作用,究其原因:一是今年小麦玉米差价较明显,国内部分地区替代优势较普遍。据了解,今年5月份国内小麦均价为1633元-1641元,玉米均价1710元-1757元,价差在77元-116元。而今年由于价差同比明显较高,且随着小麦酶制剂在小麦饲粮中的使用逐渐普及与成熟,在国内一些地区纷纷出现了较为普遍的替代现象,例如安徽合肥地区小麦与玉米每吨价差最高时可达300多元,因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