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泰和乌鸡这块国宝亮起来

     到过中国泰和原种乌鸡生态保护区的人,无不为保护区的理念、规划、设计所惊叹,无不为保护区的环境所倾倒,无不为保护区的建设者所称颂。然而,这是一个深圳企业,一伙深圳人为了中国光彩事业,为了中国家禽业,在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的指导下,在中国禽业界的专家帮助下,到革命老区,到江西泰和,建起了世界上首个单一家禽生态保护区,谱写了一曲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物种、保护泰和乌鸡的动人故事。
一、珍贵的泰和乌鸡
     提起泰和乌鸡,人们便会想到乌鸡白凤丸,想到酒楼的乌鸡煲汤。实际上泰和乌鸡集药用、食用、观赏为一体。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恩惠,是世界之珍禽。
1、泰和乌鸡是极为珍贵的地方鸡种
     泰和乌鸡又名武山鸡,英文称之为Silke Fowl,原产于江西省泰和县武山。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仙人在虎鼻峰(今江西省泰和县武山二指峰)炼丹。仙人是吕洞宾。丹液炼成那天,吕洞宾宴请铁拐李等神仙庆贺,并向王母娘娘借来琼浆玉液。正当众仙开怀畅饮时,不料二指峰下汪陂涂村村夫的家鸡跑到炼丹池,喝了丹泉,变成了白凤仙子。吕洞宾很不高兴,跑到观音菩萨那里告状。菩萨听后,微微一笑,朝虎鼻峰方向点化,白凤仙子便降落到人间,变成了乌鸡。这是美丽的神话故事。实际上,泰和乌鸡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经过千百万年演变而成的,也是我国目前尚存的极为珍贵的一个鸡种。泰和乌鸡除了是美味佳肴(科学证明泰和乌鸡肌苷酸含量最高),更为重要的是具有药用滋补功能,还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外貌特征,在欧美视为宠物。
2、泰和乌鸡是珍贵的中药材
     早在2000年前,泰和乌鸡的药用价值就在《神农本草经》这一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中得到阐释。到了明朝,李时珍系统地归纳了泰和乌鸡的药用价值,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乌鸡用以补虚体弱,可治消喝、中风、上火、胸腹疼痛,食之益于产妇。可治疗妇女崩漏带下、多种虚弱杂症,以及成人幼童之腹泻禁口。任何病症均可将乌鸡煮之,饮汤食肉。将其内脏捣碎搅拌,制成药丸食用亦可。到了当代,乌鸡被写进中医药教科书和辞典,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或中药原料。目前,以乌鸡为原料生产乌鸡白凤丸的企业就有几十家,以乌鸡为原料生产功能食品的(如乌鸡精)就有几百家。在日本,则兴起了乌鸡热。1998年6月出版的,由日本血流研究会事务局长落合慧衣子撰写的《药鸟·乌骨鸡》一书,称乌鸡是21世纪解决人类健康问题的命根子食品,是人体血液的净化剂,是脑血栓、脑中风、心肌梗塞、糖尿病、肝病、肾病、子宫出血等诸病的特效药。近期出版的《救命鸟·乌骨鸡》、《36人的糖尿病治愈体验记·乌骨鸡卵黄油》等著作,都从不同侧面研究和揭示了泰和乌鸡药用功效。
3、泰和乌鸡有珍贵的历史文化
     据泰和县志记载,清朝乾隆年间泰和县武山脚下的汪陂涂村,有个叫涂文轩的秀才,将乌鸡贡给朝廷。乾隆食其鸡,味特美,封涂文轩为两省文宗官职,并将乌鸡赐名为“武山鸡”;1915年我国选泰和乌鸡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参展,因其神圣不可侵犯的尊贵外貌,博得与会达官贵人好评,一举夺得观赏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保护泰和原种乌鸡,当时的科学家还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故事;1983年,泰和乌鸡作为贵重的外交礼品赠送泰国,可以这样说,至今为止,没有哪种家禽获得如此殊荣。
4、泰和乌鸡丰富的药用滋补成分
     泰和乌鸡珍贵之根本在于成份。张仲景和李时珍,仅是对泰和乌鸡的药用价值作了归纳总结,但没有揭示泰和乌鸡治病和滋补的原理。现代科学探明了泰和乌鸡的成份从而揭开了泰和乌鸡药用与滋补的秘密。经检测,泰和乌鸡含有18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8种微量元素及大量的维生素。就氨基酸而言,中外科学家的检测证明,乌鸡、乌鸡的各个部位及乌鸡系列产品均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含量高于其他肉类产品,因此,乌鸡的蛋白质是优质蛋白质。乌鸡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E。其中,维生素A的含量是号称维生素A含量之王的鳗鱼的10倍。在微量元素方面,泰和乌鸡含铁量比菠菜的含量高10倍,含锌量是大豆的3.3倍。更为重要的是,现代科学对泰和乌鸡成分深层次的探测,揭示了泰和乌鸡滋补身体和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含有大量的DHA(又称22碳3烯酸)和EPA(又称20碳6烯酸),它们都是构成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物质。FAO/WHO油脂专家委员会认为:妇女妊娠期,必须获得DHA。受情卵分裂细胞初期DHA就起作用。胎儿通过胎盘而婴儿通过乳计从母体中获得DHA。母体若缺乏DHA会造成胎儿或婴儿脑细胞磷脂质不足,进而影响其脑细胞的生长与发育,产生弱智儿甚至造成流产、死胎。婴儿出生不久,脑细胞即达140亿个。婴儿出生时脑重量400克,成人时达1400克,增加的1000克是联结神经细胞的网络,其中10%是DHA成份,这就是说DHA对脑神经传导和突触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从而决定着人的智力。Uang-Degach报道说,DHA也是人的视网膜的主要成份,对视力保护有重要作用。DHA还是男性精液的主要成份,如果没有足够的DHA,精子就要受阻或受损,这也是部分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实践还证明,DHA和EPA可以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抑制血小板激活,以降低血栓的发生率;可以激活脑细胞,提高大脑的学习记忆能力,防止老年痴呆症。
二、濒临灭绝的泰和原种乌鸡
     泰和乌鸡有怕冷、怕热、怕风、怕雨、易生病、生长慢、产蛋少等特点,难以饲养,特别是难以规模饲养。因此,在历史上,泰和乌鸡以汪陂涂村农家饲养,数量极为有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9年,国家在武山脚下的原汪陂涂村旧址上建立起原种乌鸡专业化饲养场,即“江西省泰和武山原种鸡场”。
     20世纪80年代以前,泰和原种乌鸡管理很严,武山种鸡资源不可能流向社会。1971年,种鸡场对外销售乌鸡61羽,1972年4600羽,1973年2700羽,1974年1000羽,1976年~1978年绯徊在1200~1700羽之间,1979年6100羽。当时,要从武山原种鸡场买鸡,是件很难的事情。而且,乌鸡很贵,是土鸡价格的10倍,是猪肉价格的12倍。
     进入80年代,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在利益的驱动下,武山原种鸡场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当地人几乎家家户户养起了乌鸡,到1985年,产量增加了几十倍,泰和的不少老百姓富了起来,万元户甚至几十万元户也有了,泰和酒厂、泰和药厂出现了从未有的兴旺景象,泰和经济在那几年蓬勃发展。
     饲养乌鸡让当地人发了财,诱惑着饲养空间的扩大,诱惑着饲养数量的剧增,这一切又被泰和乌鸡的习性和特点所制约。于是一种出于好心但将泰和原种乌鸡推向绝种境地的行动开始了:泰和乌鸡申报了星火科技项目,用杂交来改变泰和乌鸡的习性。通过科研人员的攻关,从以色列引进白毛矮脚鸡种,与泰和乌鸡杂交成功。泰和乌鸡习性问题解决了,一场划时代的乌鸡生产革命开始了。泰和乌鸡走出了武山,走出了泰和,走向了全国。
1、饲养环境恶劣。大多数对乌鸡趋之若骛的生产者,并不具备乌鸡生产和乌鸡赖以生存的条件,有的可能租用闲置的房子。这些场地,既无法与外界有效隔离,又无法给予乌鸡足够的阳气、空光和好的环境。在屋子里,乌鸡没有空间,没有自由,加上地面没铲除的鸡粪散发的氨味、异味,乌鸡的居住环境十分恶劣。
2、生长周期缩短。经杂交后的快大型乌鸡,一般生长期60天左右。在武山饲养的原种乌鸡,生长周期为120天以上。生长周期缩短一半,的确是科研上的重大突破。然而,作为一种动物,它应有必要的生长过程,通过人为方法改变它和缩短它,是好事还是坏事最终要由历史下结论。
3、美神变成丑八怪。从黑暗的“牢笼”中用一半时间就走完生命历程的乌鸡,昔日那美丽的神态,洁白发亮的丝毛,像蓝宝石一般的耳朵,像鹰一样硕大的头,还有那双深不可测的眼睛,都不见了,当你驾车在105国道经过泰和境内时你就会看到路两旁摆放的乌鸡,夏天,烈日酷暑,乌鸡可怜地张着嘴;冬天,寒风刺骨,乌鸡可怜地畏缩着。当你步入遍及全国各地的菜市场,面对着关在笼里、其貌不扬、可怜巴巴、充满眼泪的乌鸡,不知心里是什么感受。
4、品质显著滑坡。通过杂交,乌鸡好养了;通过饲料,乌鸡长得快了;通过笼养,乌鸡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东西,就是乌鸡的品质下隆了。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原种乌鸡与杂交乌鸡,就像长在长白山上的白参和长在菜园子里的白参,品质相差几十倍甚至百倍。
5、身价一落千丈。目前市场上杂交乌鸡的价格比黄鸡还便宜。在泰和,乌鸡的批发价格2003年降到每斤2.8元,比80年代初便宜了70%,而中国老百姓的收入却增加了几十倍。这种反差是生产者恶性竟争的结果,也是乌鸡变种品质滑坡的结果。
6、原种乌鸡濒临灭绝。杂交乌鸡、快大型乌鸡,对满足人们对蛋白质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但对原种乌鸡的冲击则是毁灭性的。国家在1959年建立的武山原种鸡场,因饲养原种乌鸡成本过高,而市场又无法对原种乌鸡和杂交乌鸡进行区别并在价格上拉开档次情况下,原种鸡场连年亏损以致不得不进行承包。于是,杂交乌鸡流入武山原种鸡场,泰和乌鸡的源产地也饲养以产量为目的的快大型乌鸡,世界上十分珍贵的物种——泰和乌鸡面临灭绝的危险。
三、发起保护原种乌鸡的行动
     就在泰和原种乌鸡濒临灭绝之际,不知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大自然的力量,将深圳市汉君雄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卷入到保护泰和乌鸡的中国光彩事业中,使一批年轻人走向开发建设中国泰和原种乌鸡生态保护区的道路。
1、保护物种岂是企业之行为。要保护泰和原种乌鸡,这不是一个企业就能做得到、就能办得好的事情。武山原种鸡场原是国有企业,国家投了很多钱,世界银行都贷过款,但都没有挺下去。这里既有体制问题,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