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禁猪令”到“禁禽令”

 
  近日,广东东莞政府“禁猪令”一出,引起一片哗然,社会舆论对此赞同者少,反对者众。批评的评论随之而来,“东莞容不下一头猪”,“养猪是一项不可侵犯的经济权利”,“比‘禁猪令’更荒唐的是拍脑门思维”,“只许政府‘养权’,不许百姓养猪?”等。然而,面对社会的质疑,东莞政府不仅不反思,反而逆流而行,将由禁养生猪扩大到禁养家禽。


  对此,东莞市副市长梁国英信誓旦旦地说,“禁猪令”是东莞市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决策,暂时不会做出改变,并且还会由禁养生猪扩大到禁养家禽等,但政府会进一步做好相关配套工作,确保猪肉供应,并对猪农进行妥善安置。(12月10日中国网)


  东莞此举的理由是,“东莞现有75万头生猪,要新建一座日处理13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才能有效净化处理。按照现在每吨0.8元的污水处理费计算,一年需要4亿多元污水处理费。 同时,大量、分散、简陋的畜禽养殖场,不仅严重污染地表水源、污染空气环境,而且六成养殖场采用潲水养殖,易发食品安全的事件。”


  事实上,一个城市的污染是个复杂的问题,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有工业“三废”污染,有汽车尾气污染,有生活垃圾污染等,当然也包括养殖业排放物的污染,但这绝对不是城市污染的根本。而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要知道,东莞也是个较发达的城市,相信有不少工厂,汽车拥有量也会是个小数目,难道所有的工厂都达到了污染排放标准,也没有了汽车尾气。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此拿养殖业开刀,轻易剥夺养殖者的合法权利,不仅是“懒汉政府”的做派,而且是对“啃软骨头”的无能体现,开错了刀。


  即便我们从环保考虑赞同此举,但按照如此逻辑,养殖业有污染就禁养,是不是工厂有污染就取缔,汽车尾气有污染就禁车,生活垃圾有污染不让人们吃喝拉撒等。东莞政府能做到吗?恐怕连取缔一个污染排放不标准的工厂都成问题,或者为了GDP甚至不愿意取缔,政府官员也不可能不坐轿车而骑自行车上班、出差,怎么可能禁车,至于不让人们吃喝拉撒更是不可能的。


  显然,这种施政方法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相信东莞政府有能力“确保猪肉供应,并对猪农进行妥善安置”,但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倒再其次,如果其他地方也效仿,甚至为了农村环保也禁养,那么我们到哪里买肉吃,孩子还能见到祖辈饲养的猪、鸡、鸭等吗?又怎样认识自然?更何况养殖业历来受“歧视”,只有“没出息或者穷人”才搞养殖。抓环保拿“穷人”开刀,违背了社会公正,是一种倒退,“利为民所谋”不就成了空话吗?


  从“禁猪令”到“禁禽令”,当公民的合法养殖权利被剥夺后,透露出的是无限心酸和无奈,又会对施政者抱有希望吗?施政者的公信力又如何确立和维护呢?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