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固原市畜牧业生产依然保持增长势头


 
  为了稳定畜牧业生产,特别是保护生猪发展,国家及时采取措施,对母猪实施补贴,并对养猪大户进行扶持,有效地促进了生猪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固原市畜禽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养殖效益大幅提高,受利益驱动,广大养殖户纷纷扩大养殖规模,尤其是扩大生猪和家禽的生产规模,同时继续抓好牛羊和奶业生产,从而确保了固原市前三季度畜牧业生产依然保持增长势头。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前三季度固原市肉类总产量达39228吨、禽蛋产量达4712吨和牛奶产量达4294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1%、47.47%和51.02%。

  一、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

  (一)生猪生产形势好转 今年4月份以来,受饲料涨价以及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等因素影响,各地生猪及猪肉价格出现较大上涨,对人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国务院办公厅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认真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国家又积极实施对能繁殖母猪进行补贴,每头母猪补贴50元钱,这对增加母猪存栏数量、提高生猪生产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固原市生猪市场价格不断攀升,生猪养殖利润很大,大大调动了养猪户的积极性,新的养殖户不断涌现,老的养殖户规模扩大,整个生猪市场交易活跃,生猪生产势头趋好。据调查,1月份,固原市活猪平均收购价格为9元/公斤,9月份活猪价格达到最高点14元/公斤,上涨55.56%。饲料方面,价格虽然上涨,但涨幅不大,前三季度混合饲料价格同比上涨27.1%,玉米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从上月的1.44元/公斤上涨到本月的1.52元/公斤,同比上涨17.2%。一头肉猪的纯利润在150~300元之间,生猪养殖利润十分丰厚。由于养殖户增多,仔猪需求量骤增,拉动仔猪价格不断上涨,今年前三季度仔猪价格一路上扬,9月份更高达32.5元/公斤,比元月份上涨了91%,达到历史上的最高点。据统计,前三季度固原市出栏生猪19.57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6.2%;9月末生猪存栏20.25万头,比去年同期下降7.06%,能繁殖母猪达到1.38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8.82%。通过补贴母猪促进生猪生产的措施已初见成效。9月中旬猪肉价格和生猪价格已出现回落,猪肉平均价格为每公斤21.0元,比8月份下调6.4%,比去年同期上涨52.8%。

  (二)牛、羊生产稳步发展 自年初以来,固原市牛、羊肉价格稳步上涨,养殖效益可观,农民养殖积极性不减,牛、羊生产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势头。9月份,固原市牛肉和羊肉平均价格分别为26元/公斤和28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5.1%和39.6%。前三季度固原市出栏牛12.89万头,出栏羊49.06万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98%和22.42%,牛肉产量达18043吨,羊肉产量达6869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2%和10.4%。9月末羊存栏59.87万只,比去年同期下降11.19%,牛存栏39.46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4.08%。

  (三)家禽生产势头较好 前三季度固原市家禽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效益大幅提高,养殖户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纷纷上项目,或扩大养殖规模,推动固原市家禽生产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前三季度,固原市活鸡平均价格为8.32元/公斤,同比上涨23.4%。鸡蛋价格居高不下,前三季度鸡蛋平均价格为6.51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41.5%。前三季度固原市出栏家禽106.24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7.89%,禽肉产量达1594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94%。

  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当前畜禽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饲养成本上升,防疫难度和养殖风险加大,仔猪短缺,散户养殖积极性受挫,规模户普遍面临缺钱、缺地、缺技术的多方面问题。

  1、饲养成本增大,养殖效益下降,导致养殖户普遍积极性不高。调查中发现,面对日益高涨的生猪价格,养殖户积极性却不是很高,价格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

  一是多数散养户已基本不再养猪。据调查,养一两头猪,费时费力还不赚钱,不如外出打工。2007年,原州区农民工外出务工工价大幅增加。日工资:技术工50-60元、普通小工30-40元。按照前七个月生猪销售平均价格,一头生猪存栏十个月,出售的利润约是300元左右,没有一个小工外出打工一个月的工资收入高。

  二是规模户生猪养殖普遍面临缺钱、缺地、缺技术的多方面问题。规模户存栏的生猪,几乎就是全家的所有家当,没有太多的资金发展生产,再加上近几年猪病频发,行情好的时候出栏的生猪有限;行情不好的时候往往是养得多、亏得多。猪疫病的流行对规模养殖户来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一次疫病意味着一年没有任何的收益。

  由于比较效益的下降,规模户、散养户纷纷减少生猪饲养量,目前市场仔猪数量大幅减少,仔猪价格偏高,农民心有余悸,不敢及时补栏。

  2、疫病流行,是生猪存栏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调查发现,养殖大村都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猪疫病,有的养殖户一次病死猪20头多,还有一些养殖户的存栏生猪在一次疫病后几乎全部病死,最终放弃了生猪养殖。可见,除去成本、效益变化的因素外,疫病流行导致生猪存栏减少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一些规模养殖户反映,在能繁母猪存栏有限而需大量购进仔猪时,由于仔猪购买渠道复杂、来源不明、健康状况无法保证,造成生猪饲养过程中疫病多、防治难。这也是规模户生猪生产难以快速恢复的一个原因。

  3、基层畜牧防疫力量薄弱,防疫工作不到位。调查发现,基层畜牧防疫站由于经费不足、基础设施较差,已经面临瘫痪的境地,生猪养殖防疫工作基本靠养殖户自己承担。懂一些养殖技术的规模养殖户,主要是自己进行生猪疫病的预防和治疗,而大部分的养殖户则依靠效仿别人对生猪防病治病。一些养殖户一看到生猪发病,立刻以较低的价位卖掉,防止生猪死亡造成更大的损失。

  4、市场风险加大导致生猪养殖短期内难以恢复。当前生猪存栏比去年同期下降,近期内生猪出栏数量减少已成定局。自繁母猪存栏虽然呈现恢复性增长,但由于前期对母猪的宰杀造成数量的减少,使得当前存栏的多为近期留存的母猪,需要经过近一年的生长期和配孕期才能生产。当前仔猪出售远远背离市场价格,造成养猪成本虚高,多数养殖户对市场呈观望态度,无法预计现在高价买回去的仔猪在养成出栏时能否获得效益。同时,猪疫病的流行,基层畜牧防疫体系不健全,部分散养殖户已经放弃了生猪养殖,受到疫病影响的规模养殖户也在短期内难以重新达到以前的养殖规模。以上多重因素造成生猪市场风险加大,生猪养殖短期内恢复有一定困难。

  三、对策和建议

  生猪生产,是畜牧业中占较大份额的养殖项目。规模养殖代表畜牧业的发展方向。散养伴随规模养殖的发展,必然呈下降趋势。养殖效益变化,是生猪存栏变化的重要原因,但存栏和市场效益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1-9月份以来出现的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对恢复畜牧业生产和增加养猪户的收入有一定的作用,但肉价上涨,影响了城乡居民低收入户的生活。因此,必须关注生猪生产问题。为此,我们建议:

  1、加强生猪生产监测。此次肉价暴涨和生猪生产波动,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生猪生产监测工作不够完善。调研发现,城乡肉价上涨的根源在于农村生猪生产滑坡,因此,监测城市肉价,更应该监测农村生猪生产。

  2、大力扶持养殖规模户。此次肉价的大幅波动,同时打击了规模养猪户和散养户的积极性,但受损失最大的还是规模户。调查发现,很多规模户生产资金捉襟见肘,他们很难承受肉价大幅波动带来的损失。因此,应该首先制定对规模户的扶植措施,如:降低贷款门槛、提高贷款额度、建立生猪疫情保险、短期的养殖补贴等。

  3、加强防疫。近年来,乡村的畜牧站已经名存实亡,农户养殖所需的疫苗基本都是在乡村兽医经营的门店购买,购买的疫苗不但质量没有保证,而且缺乏技术指导。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在一些存栏量较大的乡、村,扶持建立私营或者国有的兽医室、化验室、实验室和信息室等生产技术服务部门。

  4、多途径防范养殖风险。首先,政府的资金补贴应重点用在引导“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上。原州区畜牧业养殖户以散养居多,多数农户缺乏市场信息,发展“公司+农户”的养猪模式,可以引导农民改变小农经济和作坊式生产为特征的养殖观念,使农户卖猪有订单,而公司也可以买猪有来源,市场风险自然降低。其次,建立养猪保险制度。生猪养殖风险大,多数商业保险公司不愿进入该行业,即使介入,也设立了很高的门槛,超出养殖户的承受范围。没有参加保险的养殖户一旦遭遇疫情,多年的辛苦就有可能毁于一旦。必须建立统一的农业养殖保险制度,才能降低生猪养殖风险。第三,培育生猪期货市场。近些年,生猪价格波动周期明显缩短,一般为2-3年,有时甚至是1年。一个周期来临,养猪户便面临困境,这样既不利于生猪业稳定发展和城乡市场供应,也不利于农民增收。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