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游,四省通衢的汇合地,传统的农业大县,其社会化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引起了全省各级政府及专家的高度关注,所创造的综合社会效益得到普遍认同。
“大园区、小业主,种养结合、生态平衡”模式
半爿月生猪生态养殖园区地处龙游南部丘陵,占地920亩。记者登高远眺,管理大楼和10个核心生猪饲养场隐约可见,并与周边的果园、茶园、鱼塘等构成整个绿色园区。
从下岗职工选中此地养猪谋生伊始,到拥有核心业主10户,猪舍面积11200多平方米,生猪存栏12000余头,柑橘、黄花梨、茶叶等经济作物总计700多亩的生态养殖示范园区,8年历程,见证了龙游县政府和当地群众探索创新,大胆实践的精神和勇气;科学发展观成就了园区业主们勤劳致富的美梦。
园区党支部书记徐小增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很自豪:“作为养猪户,我养了1000头猪,还承包了100亩果园,去年综合收入达12万元,今年预计收入30多万元。”
在县农业局、畜牧兽医局的指导下,园区实行引种、饲料、治污、防疫、销售五大环节的规范统一,每户都建了沼气池和污水池,小区走上了种养结合的综合效益之路,业主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在县委、局党委的关心下,2004年成立了园区党支部,业主们有了自己的组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高涨的创业热情还带动了周边的散养户也积极要求加入园区。据了解,类似半爿月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在龙游已成燎原之势。目前,已建成的6个生猪小区生猪出栏量已占全县年出栏量的20%左右,养殖户的综合经济收入也大幅度提高。
“猪-沼-作物”模式
作为养殖大县,龙游在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园区的同时,针对规模养殖场可持续发展的“猪-沼-作物”模式也逐渐浮出水面,且综合社会效益日渐体现。
龙游县规模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每年产生约110万吨沼肥,大量沼肥的消纳问题考验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作为“果、茶、渔”产业发达地区,为了节约肥料成本,增强土壤肥效,提高产品质量,农业生产基地对有机肥的需求旺盛,双方共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互动市场。
如何架通沼肥的消纳和有机肥需求之间的桥梁?龙游县政府通过市场调查和科学认证,充分发挥服务功能,以“三沼”为媒,成功实现了规模养殖场和农业生产基地的“联姻”,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以最大的沼肥灌溉示范推广基地———兰糖茶场为例,自今年3月份实行沼液灌溉以来,节省肥料成本50%以上,提高茶叶产量20%以上,茶叶品质从感观、适口性、抗病虫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龙游县的“三沼”资源化利用已经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巨大的潜在效益引来了民营资本的关注和投入。2007年初成立的省内首家专业化沼气服务资质公司———龙游雄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翁总告诉记者:走农业综合效益之路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三沼的资源化利用在节能减排,降低种植业投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保护环境等方面大有可为,是一个朝阳产业。
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颜建龙告诉记者:“大园区、小业主,种养结合、生态平衡”的模式已经成熟,再过两年,园区数量将达到15个左右。届时,覆盖全县的生态园区必将成为龙游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
“三沼”资源化利用效益凸显。除去养殖户沼气自用、沼肥自灌这一块,今年,雄德公司的“三沼”市场化利用将为农民节能40万元,为种植业减少肥料投入900万元。同时,沼肥的科学利用必将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产量,从而促进龙游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