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畜牧业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推进内乡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内乡奋力崛起的迫切要求。县畜牧局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履行职责,通过改革创新、超前思维,积极促进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使之真正成为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为促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局结合内乡实际,制定了未来三年的奋斗目标,就是到2009把内乡建成全省畜牧大县,畜牧业综合评定在全省上升2-3个位次,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要达到50%以上,规模化生产 程度提高到80%以上,畜产品加工起步运转,标准化生产程度大幅度提高,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政策性项目争取。“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省市各级不断加大对畜牧产业的扶持力度,我们将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及时了解各方面信息,系统把握政策性投入的方向和趋势,把政策性项目争取作为整个工作的重中之重,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近三年要抓住我县为河南省重点扶持的40个畜牧业发展重点县的机会,做好七大类项目的争取工作,一是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二是秸杆养畜示范县项目。三是省基本建设资金。四是省农业结构调整项目资金。五是农综开发、扶贫项目资金。六是工业结构调整项目资金。七是沼气工程和粪污无害化处理项目资金。

(二)、 推广优化模式,创新发展机制。为了使畜牧产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规律、适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我们要积极推广畜牧产业的六种优化模式,创新发展机制。一是牧原公司的“公司+基地”模式,二是山区、丘陵林牧一体化模式,三是县养禽协会的协会带农户”模式,四是养兔协会的“公司联协会带农户”的一体化模式,五是标准化养殖小区模式,六是“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通过优化模式的普及推广,逐步把畜牧发展、品种改良、技术服务、产品经销等职能,转交给公司和专业合作组织,形成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新机制。

(三)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07~09年是完成畜牧业“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畜牧业增量提质的关键之年,畜牧产业的发展,要突出标准化生产做为工作抓手,促进量的增长,提升我县畜牧产业的发展水平。适当限制庭院养殖的无序发展,实施标准化生产的12345工程。“1”就是在我县已注册宝天曼生态肉鸡商标基础上,积极组织林地养鸡标准化生产,建立生态养殖基地,发展林地养鸡100万只,形成生态鸡产业;“2”就是研究制定生态鸡、无公害生猪两项标准化生产规范,推出两个品牌;“3”就是新发展30个符合新农村建设条件的标准化养殖小区,06年要着手规划实施1~3个,搞好示范引导;“4”就是规范发展40个标准化养殖场,通过省无公害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优质畜产品商标注册, 生态鸡、牧原猪要争取形成全省乃至全国的名牌产品;“5”就是规范发展5000个规模饲养户。农民庭院养殖要适当给予发展限制,养鸡100只以下、养猪10头以下、养羊15只以下、养牛3头以下者,允许农民庭院养殖,超过这个标准的就要发展标准化养殖区、场,按照《畜牧法》的要求和政府统一规划,规范养殖行为。在发展标准化养殖区、场过程中,要求各乡(镇)要依据各村实际,因地制宜,搞好养殖小区用地规划。

(四)、大力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是创新发展机制的重要工作,要支持养殖、经销、加工、服务企业,兴办不同类型的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对规模养殖户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各乡(镇)要根据本地条件,积极发展2--3个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全县三年力争建成30个功能齐全的畜牧专业合作组织。畜牧专业合作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农民合作组织 ,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逐步把组织生产、为农户提供生产信息、开拓市场、运销产品的任务由政府转交给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新的产业发展机制。

(五)抓好龙头服务,发展加工企业 。没有畜产品加工业,就不能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各乡(镇)政府和县直相关单位, 要千方百计为牧原公司创造宽松环境,积极协调联系项目,以最优惠的政策,更优质的服务,更优良的环境,促其迅速膨胀规模,力争使其养殖规模尽快达到50万头。对牧原公司县里要有一套人马,认真研究制定深加工方案,尽早着手建设肉品加工和饲料加工,争取尽早投入生产。飞亚集团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扩大合作领域,发展订单畜牧业,努力增加畜产品加工花色品种,畜产品加工产值要实现新的突破。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内乡、推介内乡,吸引外地客商来我县发展畜产品企业,凡到我县兴办投资300万元以上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享受入住工业园区的各项优惠政策,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客商到内乡投资办厂。各乡镇在“十一五”期间,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新上各类畜产品加工项目,主要领导都要亲自抓,一步一个脚印的搞好跟踪服务,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加工企业发展的氛围,尽快使我县畜产品加工业实现新突破。另外县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要包装1000万元以上的畜产品加工项目,加大招商的力度,引进龙头企业。

(六)突出抓好畜牧业安全。一是要突出抓好防疫工作。解决好体制、经费、队伍等具体问题,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尽快完成县级兽医体制改革工作,县、乡要把防控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认真落实重大动物防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根据当前疫病监控手段落后、散养户防疫漏洞多的实际,县、乡两级要加大防控资金的投入,各乡(镇)统一组织专业队强化散养户的畜禽免疫,劳务报酬纳入财政预算,落实集中免疫和月月补防相结合制度,推行动物免疫公开承诺服务制度。层层设立疫情测报员,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果断处置疫情。二是要加强检疫监管,坚持入场到户,强化产地检疫,严格肉品检疫,突出抓好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加强收购畜产品车辆、人员的管理,堵绝疫情的传入和传出,确保上市动物及养殖畜禽的安全。三是加强疫情监测,县畜牧局要利用现有化验条件,采取流行病学监测和免疫抗体监测,及时掌握和科学评估疫情形势,提出防控对策和建议。四是强化畜牧业投入品管理,加大兽药、饲料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经销和使用。

(七)保障措施

1、 进一步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措施摆上重要日程,拿出得力付职主抓畜牧工作,确定 3--5人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要增加对畜牧业产业的投入,认真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典型,加强示范引导,创新发展的新机制。县委、政府对畜牧产业重点工作列入目标管理,每年年初对工作进行安排 ,半年观摩督查,年终总结评比,县畜牧业领导小组每季度要以现场会议、听取汇报、实地调研等形式,对各乡(镇)工作进行检查,同时开展畜牧强乡、强村竞赛活动,对畜牧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

2、依法保障现代畜牧产业发展。加大对现行畜牧业法律法规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认真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粪污治理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相关法规规章。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体系,规范监督管理行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3、强化畜牧业支撑体系建设。一是要加强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完善县级化验室,设立疫病监测服务中心,探索新型防疫模式,健全防疫服务网络 二是要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重点抓好种畜禽场建设和规范管理,搞好品种的引进和选育,强化大白山羊的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搞好县、乡两级标准化改良站点建设。三是加强科技服务建设,县科技局、畜牧局要积极组织畜牧科技项目攻关,研究推广新技术,普及推广实用技术。四是要加强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牧阳光工程,完善信息服务网络,尽快构建起服务面广的畜牧业现代物流体系。

4、优化发展环境,狠抓工作落实。要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县、乡两级要逐年加大对畜牧业生产的投入,对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标准化生产制订激励发展的政策,要认真落实畜牧养殖用为农业用地的政策,畜牧用水用电执行农业生产水电价格。要为畜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堵绝任何单位和个人到养殖和加工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