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部分地区实施“整村推进”战略--第二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

 

    自 2001 年赤峰市实施肉牛产业开发专项推进项目以来,赤峰市肉牛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肉牛存栏数由 2000 年的 85.7 万头提高到 2006 年的 146.7 万头纯增了 61 万头,其中基础母牛由 2000 年的 34.4 万头提高到 2006 年的 74.2 万头纯增了 39.8 万头,良改率由 2000 年的 77.4% 提高到 2006 年的 93.3% 提高了 15.9 个百分点,赤峰市肉牛畜群结构趋于合理,出栏周转逐步加快,经济效益稳步增加。

    目前赤峰市肉牛品种主要是以蒙古牛及草原红牛为母本用西门塔尔、夏洛来肉牛品种杂交的西杂或夏杂改良牛, 根据赤峰市目前肉牛改良情况,改良一代牛占 30% 左右,约有 40 万头,改良二代以上牛占 60% 以上,约有 90 万头, 据调查赤峰市 现有的 74.2 万头基础母牛中,改良一代母牛约占 40% ,有 30 万头左右 。 自肉牛产业开发专项推进项目在赤峰市实施以来,在看到赤峰市肉牛产业良种化规模数量逐年提高的同时,发现基础母牛质量存在着问题,从而造成部分地区肉牛改良成效不明显、肉牛品质差、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低。近年来赤峰市的阿旗、右旗、克旗、翁旗等部分地区都有群众反映肉牛改良效果不明显 , 表现在改良牛初生个体偏小、冷配后所产的改良犊牛毛色不纯等现象,针对这一情况, 市农牧业局派出了专家调研组多次深入实际进行调研,调研的结果是:一是基础母牛遗传力强、品质差。所调查的地区过去都是草原红牛的繁育基地和改良区,多年来一直以草原红牛作母本进行杂交改良,由于受遗传规律的影响,改良后裔仍然保持草原红牛的遗传特性,使“红毛矮个子牛”在改良一代和二代中仍占有一定的比例。二是高品质的改良方式分布零散, 冷配期间公牛清群不彻底,有本交现象。高品质的改良覆盖面积小,分布零散,极易与 草原红牛的后代再次杂交,同时 冷配期间公牛清群不彻底, 出现近亲繁殖的混血现象,使肉牛的品质造成退化。

    面对调研结果, 近两年来巴林右旗、巴林左旗、翁旗等部分地区以嘎查村为单位,实施了整村淘汰劣质基础母牛、从外地购进高品质的 西门塔尔或夏洛来肉牛品种杂交母牛进行杂交改良,实现了在短期内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增加了肉牛的经济效益,为加快当地的肉牛产业良种化进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各地通过对调研和市场环境的反复研究,认识到只要抓住提高整体基础母牛品质,由点到面,实施 “整村推进” ,才能从根本上逐步改变部分 基础母牛质量较差地区,从而达到本地区尽快实现优质高效肉牛业的发展之路。

    “整村推进”就是从品种结构上进行调整,用一次性更换基础母牛方法解决利用常规改良 5 ~ 8 年才能达到的效果,既缩短了改良周期,又提高了牛群质量。通过近年来的实施,已证明这一方式是一些基础母牛质量较差地区尽快实现优质高效肉牛业的发展之路。右旗、左旗、翁旗等部分地区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在全面推行冷配改良的同时,实行了整村推进的模式,经过两年来的强力推进,目前全旗已有 50 个嘎查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换牛工程”,高品质基础母牛存栏已达到 1.5 万头,使当地的肉牛改良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做法对赤峰市基础母牛质量较差的部分地区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借鉴作用。

    赤峰市部分地区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战略,一是有效地缩短了改良周期。根据育种学原理,用赤峰市的蒙古牛和原来培育的草原红牛作母本进行冷配改良,基础母牛都达到二代以上需要 8 ~ 10 年的时间,而现在直接用高品质的西门塔尔和夏洛来高代杂交基础母牛作为母本,可是改良周期缩短 8 ~ 10 年,而且遗传性能稳定,改良效果明显。二是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高杂基础母牛基本上达到一年产一犊,且生产的高代杂交改良犊牛初生重均在 25kg 以上,日增重平均达到 1.2kg 以上,产肉率在 55% ~ 65% ,牛犊当年价值可达到 1500 ~ 2000 元;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高代杂交改良牛比改良一代牛和本地牛可多卖 600 ~ 800 元;高杂基础母牛的产奶量显著提高,据调查高杂基础母牛的产奶量比改良一代母牛多一倍,赤峰市改良一代母牛产奶量平均 1.5t 左右,高杂基础母牛的产奶量达到 3t 左右,且乳脂率在 4% 以上,经济效益明显增加。三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肉牛业可持续性发展。通过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饲养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加大种草、种青贮和秸杆转化利用的力度,牧区养牛实行半舍饲,农区养牛实行全舍饲,可使草牧场压力减轻,草原生态得到保护和恢复,使畜牧业经济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通过赤峰市部分地区实施“整村推进”的方式 使 一些基础母牛质量较差地区尽快实现了优质高效肉牛业, 使我们看到了这是赤峰市肉牛产业尽快实现良种化 的捷径 ,也 是关系到把赤峰市尽快建设成内蒙东部高品质基础母牛输出基地和自治区及华北地区的优质肉牛生产基地, 为赤峰市广大农牧民造福的一项系统工程。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