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1-7月商品市场运行情况及预测


 一、1-7月市场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省商品市场总体运行良好,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运行速度加快,实现了在较高增长平台上的平稳运行。

  一是市场运行速度加快,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据统计,1-7月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0%,为近10年来最高增幅,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同比加快1.6个百分点,目标任务完成进度同比加快1.9个百分点。市场运行规模居全国第5,增幅并列第7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于GDP 2.3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二是农村市场增速加快,城乡增幅差距缩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深入推进,农村市场增速加快,城乡增幅差距缩小。1-7月,全省城市实现零售额1380.9亿元,增长18.7%;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1089.8亿元,增长15.0%。城乡市场增幅差距由上年同期的4.6个百分点缩小到3.7个百分点。其中县以下实现零售额616.1亿元,增长13.6%,同比加快1.7个百分点。7月份农村市场增速继续加快,同比增长16.6%,比上半年加快1.6个百分点,城乡增幅差距缩小到1.6个百分点。

  三是住宿餐饮业增速继续加快。1-7月,全省批零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2030.2亿元,增长14.9%,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99.3亿元,增长30.1%,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41.2亿元,增长8.0%。住宿餐饮业增幅分别高于贸易业、其他行业15.2和22.1个百分点。7月份住宿餐饮业增速继续加快,增长31.9%,比上半年快1.8个百分点。

  四是吃穿用商品销售增长,娱乐享受商品增销幅度大。据对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商品销售统计,1-7月,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3.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5.0%,日用品类增长37.4%,五金电料类增长31.0%,家电类增长11.4%。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娱乐享受商品增销幅度大。数码相机、摄像机、电脑、手机、轿车等分别增销1.1倍、25.5%、87.46%、43.3%和1.6倍。

  五是生产资料市场稳定增长,汽车能源商品增长加快。1-5月,受生产和投资快速增长的拉动,生产资料商品销售持续增长。据监测,流通领域10大类生产资料销售完成1084.3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汽车类、棉麻类和木材及制品类销售额增长较快,分别增长了23.0%、36.1%和40.9%。煤炭及制品类、石油及制品类分别增长30.3%和13.0%。主要商品中煤炭、汽车、柴油等增销幅度大,分别增长119.3%、63.2%和30.0%。

  六是节日和会展经济拉动消费的作用明显。“春节”和“五一”黄金周期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8.5%和17.0%。中博会在我省举办,4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8.4%。据郑州市反映,中博会期间餐饮业增加营业额5000多万元,住宿业增加1.3亿元,购物消费增加近1亿元,加上旅游、娱乐业,将增加消费4-5亿元。洛阳市反映,会议期间洛阳中央百货大楼日均销售比平时增加20%,运动产品、数码产品销量增幅在40%以上,洛阳真不同饭店最高日营业额创历史新高。据测算,中博会举行当月全省多增营业额7-8亿元。拉动消费多增长约2个百分点。

  七是各省辖市增长基本同步。1-7月,各省辖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同步增长,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幅度的有郑州、焦作、洛阳、济源、平顶山5个市;完成目标任务进度超过全省平均进度的有开封、郑州、濮阳、济源、平顶山、洛阳、许昌、新乡、焦作、商丘、漯河、南阳12个市。

  二、当前商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市场增幅仍然偏低。1-7月全省县以下农村市场零售额同比增长13.6%,低于城市5.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农民收入水平低、消费观念滞后、农村保障体制不健全等是主要原因。

  (二)猪肉等部分主要副食品价格涨幅较大,低收入群体生活受到影响。今年以来,我省猪肉价格与全国一样,一路上扬。特别是进入5月份后,上涨速度进一步加快。猪肉等部分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推动了消费价格上涨。1-7月份全省消费品价格水平同比上涨4.0%,其中粮食类上涨8.6%,肉禽及制品类上涨30.0%。据监测,7月份全省鲜猪肉零售价格同比上涨65.33%,牛肉价格上涨23.96%,羊肉价格上涨18.44%,鸡蛋价格上涨28.51%,白条鸡价格上涨29.69%,水产品价格上涨16.0%,食用油价格上涨29.52%。这次猪肉价格上涨,虽然有利于农民增收,促进生猪养殖业发展,但对低收入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另外,虽然猪肉价格暂时高位趋稳,但随着双节临近,天气转凉,需求加大,猪肉价格仍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目前,我省市场猪源仍然紧张,加之我省市场调控储备不落实,稳定市场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流通领域的消费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今年以来,假烟、假酒、过期食品等消费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同时,随着猪肉价格上涨,制售病害肉、注水肉等不法行为伺机反弹,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四)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突出。受生产结构不合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工业消费品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突出。据2007年下半年600种主要消费品供求情况排队显示,与上半年比,工业消费品供过于求的比例在扩大。参加排队的21类消费品中,服装服饰、鞋帽、家居用品、化妆洗涤、文化用品、办公用品、电器、钟表眼镜、体育娱乐、五金工具建材、中西医药等类商品供过于求的比例超过80%,其中,办公用品、电器、化妆洗涤和钟表眼镜类商品供过于求的比例高达90%以上。

  三、后5个月的河南商品市场趋势预测

  根据目前面临的有利不利因素分析,预计2007年下半年河南商品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消费品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在较高平台上较快增长。后5个月受股市上涨、工资改革翘尾巴和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因素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将继续提高,消费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将在15%以上。

  (二)生产资料市场增势放缓。由于国家将加大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回落,增幅将低于上半年,生产资料市场增势将放缓。

  (三)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健康消费、旅游消费、休闲消费将成为趋势,健身、美容等服务消费继续增加,金银珠宝首饰等持续热销,轿车、通信、旅游等商品销售将继续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将进入家电更新换代加快期,使用方便、质量优越的数字家电将销售增加。

  (四)餐饮业将继续成为市场消费的亮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外出就餐已成为家庭团聚、朋友聚会、商务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居民外出就餐的频率明显加大,预计住宿餐饮业将继续保持25%以上的高速增长。

  四、安排好后5个月市场的措施建议

  第一、大力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增长。加快研究制定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和信用体系,倡导现代消费理念,优化消费环境。抓好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规范发展;充分发挥“假日经济”效应,扩大假日消费;活跃和发展二手车市场,扩大汽车消费;以中心城市为重点,支持早餐快餐店、便利超市、便民家庭服务和再生资源回收等四类社区商业发展;鼓励连锁经营企业进社区,不断提升社区配套设置和服务水平;加大商贸流通业招商引资力度,推动现代流通业快速发展;加强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扩大文化、教育、旅游、住房、娱乐、健身等消费需求。

  第二、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开拓农村市场。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的验收和发展工作,搞好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抓好连锁超市向农村延伸,建立农村新型营销体系。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鼓励、引导大型商业集团向农村延伸供应链,增加零售网点,发展农村便民店和连锁店。充分利用农村现有供销社的网络设施,兴办农家店,方便农民就近购买。

  第三、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力度,构建和谐消费环境。围绕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继续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市场监管,把工作重点向县乡、农村延伸,保证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及用药安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传销变相传销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坑农害农大案要案。努力营造市场有序发展,居民放心消费的良好环境。

  第四、加强市场运行调控,保持市场稳定。认真落实国务院、商务部、省政府有关条例、办法和通知,积极开展生猪屠宰和酒类流通管理,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酒。加强市场监测,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尽快建立省级肉、糖等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确保市场稳定和居民消费安全。

  第五、推进自主品牌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引导产品结构调整,增加市场需求产品比重,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逐步建立自主品牌的认定、促进、保护、推广的政策机制,大力营造“企业做品牌,市场推品牌,消费者用品牌,社会爱品牌”的良好氛围,开拓市场,扩大需求,引导消费。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