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环保加速了散户的退市速度,而非洲猪瘟更是将小散养殖户逼到了消失的边缘。千百年来,养猪一直是我国农户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环保的要求,规模化异军突起,传统的散养已经到了消亡的境地。
但是,凡事有反转,这个反转来的就是这么快。
由于受到非洲猪瘟的重创,猪肉供应偏紧,猪价持续上涨,供给缺口不断的扩大,养殖端复养意愿又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大力鼓励恢复生产。但是,显然国家也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复养仅仅靠规模化养殖是不够的,再者规模养殖数量原本比例较低,仅靠发展规模养殖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我国的生猪生产。
而散养虽然有很多的缺点,但是他占比达且灵活,有条件快速复产。因此, 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带动中小养猪场(户)发展。另外,11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提出支持散户养猪。
但农户复养的积极性依然很低,究其原因,政策缺乏连续性,他们没有安全感。他们担心,一旦产能恢复了,可能他们又要退市了。所以,农户的复产需要政策的连续性做保障,环保和养猪不是你死我亡的不可容性,行业的转型应该是良性的升华,而不是一刀切式的劝退,或许非洲猪瘟确实给我国养猪业的发展规划上了重要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