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八月三日在辽宁沈阳爆发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到今年前几个月我国各地陆续爆发一百多起非洲猪瘟疫情,呈全国大面积流行蔓延之势,防控任务越来越重。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如何有效控制,切断它们之间传播链,根据非洲猪瘟病毒生物学特点和流行规律,精准实施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抑制住其蔓延势头,逐步清污灭源,有序净化,坚决打赢这场非洲猪瘟防控持久战。本人有以下几点不成熟见解愿与业内同行分享,望多批评指正。
一、牢牢扭住养猪场(户)这个牛鼻子,把源头管理做为防控非洲猪瘟的主战场。
全国各地的养猪场(户)所养的猪既是非洲猪瘟病毒入侵感染的目标,又是造成传播非洲猪瘟疫情的重要传染源,还是非洲猪瘟病毒隐性带毒的宿主和变异进化的理想生命体,所以养殖场(户)必须要牢固树立防控非洲猪瘟责任主体意识,自觉落实防控非洲猪瘟的各项防控措施。坚决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并应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防止疫情传入:
第一对出入养猪场的人员车辆要严格管理,进场的人员和车辆必须如实登记,并进行最彻底的消毒,车辆一定停放到生活区指定的位置,不能乱放;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到生猪生产区,饲养人员、兽医、配种人员等工作人员应先洗澡并经二次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第二生产区内猪群间合理分区。如产房、哺乳母猪、妊娠母猪、后备母猪、种公猪、保育猪、育肥猪的猪舍布局科学,分区合理,避免交叉感染。每区猪群有专人负责,饲养人员不得随意交叉串岗,到别人管理的养殖区活动。
第三进入猪舍的门口一定铺设浸润饱和的消毒垫,出入猪舍的人员和车辆鞋子、车轮要消毒。圈舍每天定时清扫,保持洁净;猪舍墙壁要定期用20%生石灰浆涂刷消毒,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和减弱其致病力。
第四给猪注射疫苗时,注射器、针头、镊子、猪套子、消毒缸、疫苗外包装瓶等要经过消毒在使用;免疫时严格按操作程序操作,保证每一头猪用一个已经消过毒针头,避免一个针头给一群猪或者一栋舍猪注射疫苗,造成交叉感染,使整群猪发病。
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生猪机体抗病力。
第一、注意及时通风换气,保证猪舍内空气新鲜,严禁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损害生猪健康。
第二、猪舍的温度保持在20-25℃和湿度保持在50-55%左右;尽量减少噪声,使生猪感觉环境安静舒适,有利于增强生猪机体免疫力。
第三、保证各个年龄段猪群、种猪、母猪的营养平衡,提高生产性能和增强其机体免疫力。
第四、圈舍要经常清扫;料槽要及时清理;沂水器要定期清洗消毒,保持圈舍整洁干净,禁止猪舍脏乱潮湿、霉菌滋生,导致生猪发病。
3、粪便和污水污物要经生物热高温发酵处理,杀死其中的病原微生物。
第一、要建设与其猪场规模相适应数量的发酵池,最少要建设两个发酵池,以便轮换使用。发酵池要设计科学,满足60-90天轮换发酵容量。
第二、粪污体积与发酵池容量相适应,密度适中,湿度达到65-70%,密闭发酵池60-90天,通过粪便充分发酵产生的生物热彻底杀灭非洲猪瘟等病原微生物。
第三、谨慎对粪污发酵池及其周边进行消毒,防止杀灭或抑制发酵菌,使粪污不能及时发酵;冬季向发酵池分层接种发酵菌种,添加牛粪、树叶等有机物,有利于粪污发酵。
4、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
第一、建议猪场购买高温干燥设备,死胎和哺乳仔猪进行高温干燥高温消毒,防止病死猪分泌物、粪尿、污物因贮藏、移动、运输等污染环境。
第二、中大型猪的无害化处理要在指定的位置贮藏,并且贮藏的时间不易超过24小时,应放入密封的容器中运到指定的无害化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其污染的场地应彻底消毒。
第三、病死猪的诊断应放入密封的容器中运到兽医实验室进行检查和实验室试验,保证生物安全。其尸体和产生的医疗垃圾应运到指定的无害化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5、加强引进种猪、购入精液的和生猪的出售的管理
第一、引进种猪或者购入精液必须到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或者畜禽改良站,确保引进的种猪经检疫检测符合种用健康标准;购入的精液来自健康的种公猪。
第二、引进的种猪要按规定隔离一个月,经检疫检测健康方可混群利用;购入的精液按规定外包装经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贮存或者使用。
第三、生猪出售时,到装卸台通道一定要单向赶猪,严禁猪群或个别生猪双向运动,防止外疫流入。出售完毕后,都要对通道、装卸台和出场线路进行彻底消毒。
6、定期定群进行非洲猪瘟监测:定期对种猪、母猪、后备猪、保育猪和育肥猪的猪群进行非洲猪瘟进行抽血检测,若发现非洲猪瘟核酸阳性应立即报告,采取封锁、隔离、扑杀、消毒、溯源等防控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总之,通过对养猪场(户)人流、车流、猪流、物料流的严格监管,避免非洲猪瘟疫情的传入和传出,控制住源头污染面的污染范围,降低下游传播链的污染机会,就会不发生或少发生疫情。
二、合理布局建设清洗消毒中心,承担运输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车辆、人员、物品的清洗消毒任务,彻底切断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
第一、选择远离生猪养殖的区域建设清洗消毒流程科学、设备设施完备、操作规程规范的标准化清洗消毒中心,把运输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车辆、人员、物品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正规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轨道,有利于防止动物疫病疫情的传播扩散。
第二、清洗消毒中心要分别设计建设车辆、人员、物品三条不同的消毒流水线,其车辆、人员、物品消毒后避免再引发因消毒时间差导致的交叉感染。从清洗消毒中心出去的车辆、人员、物品必须消毒彻底。
第三、清洗消毒中心管理程序一定要规范,从车辆、人员、物品的进入到外出的各个消毒环节都要有规范的操作规程,使消毒工作有序进行。
第四、制定科学的消毒技术规范,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采购消毒药品、选用消毒方法、配制消毒药浓度、掌握消毒时间等工作。
第五、清洗消毒中心一定要确保生物安全,清洗消毒的污水污物必须经无害化处理后在排除或重复利用;周边场地、设施要定期清理消毒;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
总之,运输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车辆、人员、物品是接触生猪机会很多,一旦污染了非洲猪瘟病毒,就会导致疫情蔓延扩散。只有有效切断这一传播链,才能使防控动物疫病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理添加药物添加剂,提高生猪免疫力
第一、在特定猪群的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益生素,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繁殖,有利于猪的生长发育和提高抗病力。
第二、挖掘中兽医这一祖国传统医学瑰宝,用辨证论治的思想对猪群的体质、所生长的环境、季节变化的影响、冷热变化的刺激、不同年龄的特点、妊娠状况、品种特征、性别等情况进行辨证施治,科学配制中草药方剂,以预防各种疾病。如玉屏风散在防止冬季感冒所长生的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采取各种措施给猪生长发育和生产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就会使猪保持一个健康状态,提高了其免疫力,为防控非洲猪瘟打造良好基础。相反,如果猪生活在一个脏乱差的环境中,管理混乱,猪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其免疫力就会降低,容易感染包括非洲猪瘟在内的各种疫病。所以为猪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很重要,千方百计地使猪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是取得防控非洲猪瘟胜利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四、打造一支过硬的专业防疫队伍,建立科学的防控体系
第一、动物防疫工作就需要高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通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办法评价执业兽医的执业能力是非常成功的举措,它大大提高了动物诊疗的水平。动物防疫人员的遴选也可以借鉴这一方法,让更多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动物防疫工作。
第二、动物防疫工作的岗位设置要合理和科学,设置的岗位数量和其所承担的劳动强度相一致。岗位结构应呈金字塔型,每一层次的岗位必须具备相对应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水平必须通过执业资格考试获得,只有取得了动物防疫等级资格考试证书才能在相应的岗位从事动物防疫工作。而且明确每个岗位责权利一致,每年通过考核进行人员岗位调整,使专业技术人员在不同岗位流动起来,做到优者上、庸者下,增强其活力。
第三、动物防疫用仪器设备设施要齐全,保证能够正常使用和有效运转。动物防疫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完善,使动物防疫工作在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运行。
总之,建立科学合理的防疫体系,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完备的软硬件设备设施,助力非洲猪瘟疫情有效防控。
动物防疫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巨大工程,要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依规防控疫病,各个动物防疫主体切实不折不扣履行法律法规所规定职责和义务,加大执行力,就一定能够逐步控制住非洲猪瘟疫情,把非洲猪瘟赶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