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7256181 15871556692
主营产品:,绿壳蛋鸡,绿壳蛋鸡苗,特种养殖,黑鸡,鸡苗等
供求内容: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峡黑鸡卫生防疫的场址选择与布局、卫生消毒、免疫接种、免疫程序、兽药使用、病死鸡的处理和发生疫病时的措施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德化黑鸡养殖过程的卫生防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NY 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30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3、场址选择与布局
3.1、场址选择
3.1.1、地势高燥、避风向阳、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应符合NY 5027的要求。
3.1.2、鸡场应距离公路、河流、村镇(居民区)、工厂、学校及其它养殖场500米以上。
3.2、场内布局
3.2.1、场内设生产区、生活区,在生产区的下风向设立隔离室(区),饲料仓库和育雏舍应建在鸡场上风向;鸡场大门、生产区入口、鸡舍入口设消毒池,种鸡场生产区门口必须设立更衣消毒室和淋浴室。
3.2.2、鸡场内不栽种高大树本,场内职工不得饲养其它家禽类,不得食用外购的禽和蛋。
4、卫生消毒
4.1 环境卫生
鸡场周围环境应保持卫生、干净。饮水器每天清洗一次,饲料槽不积陈料。鸡舍垫料每7天更换一次,若发生疫病时3天更换一次。鸡舍、运动场、放养场地应干燥、通风。
4.2、鸡场消毒
4.2.1、鸡场大门、鸡舍、孵化室等入口处设消毒池,池内应有消毒液,并每周更换一次。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经过消毒,并穿上经消毒的工作服、工作鞋。车辆进入鸡场时,车轮、车体均需经过消毒。
4.2.2、鸡舍消毒
育雏舍、育成舍、产蛋鸡舍进鸡前要求冲洗消毒,并空置14天以上。进鸡后每周消毒一次,使用低毒安全的消毒剂,进行全方位的喷雾鸡舍和“带鸡消毒”,大气寒冷时在中午进行。
4.2.3、饲料僧、饮水器每周消毒一次。
4.2.4、运动场、放养场地每周消毒一次,消毒前应将粪便、羽毛、饲料残渣清扫干净。
4.2.5、注射用具、免疫接种用具使用前后均应煮沸消毒。
4.2.6 鸡群全部出栏后,鸡舍应经清扫、冲洗、消毒并空置14天后才能再进下一批鸡。
5、免疫接种
5.1、疫苗的运输、保管、使用
5.1.1、疫苗的保管和运输
根据疫苗种类采取不同保管方法。活疫苗在冷冻状态下保存,灭活疫苗与活菌苗在低温状态下保存。有特殊保存要求的应按特殊要求保存。疫苗运输过程应置于加冰块密封的保温箱内,短途运输或没有保温箱的应采取降温措施。
5.1.2、疫苗的使用
疫苗使用前先进行检查,查看疫苗瓶内是否真空,瓶盖是否松动,疫苗是否霉变等;根据疫苗使用说明稀释配置疫苗溶液,现配现用。稀释后的疫苗瓶必须放在有冰的保温杯内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使用时禁止日光直射。
5.2、接种方法
5.2.1、滴鼻法
将小鸡一侧鼻孔向上固定,用手将对侧鼻孔堵住,将稀释的疫苗溶液用滴管或专用疫苗滴瓶随小鸡吸气缓缓滴在小鸡上侧鼻孔,每鸡一滴,疫苗完全吸入后再放开小鸡。
5.2.2、滴嘴、点眼法
将疫苗稀释液滴入口腔、眼结膜内,点眼时待眼睛眨后即可。
5.2.3、皮下刺种
疫苗稀释后用注射针蘸取疫苗,在鸡翅内侧无血管处刺种。
5.2.4、肌肉和皮下注射法
疫苗稀释后,用注射器在胸、腿肌肉或颈部皮下注射。
6、免疫程序
根据当地的疫情和兽医部门的建议进行免疫接种。参考免疫程序见表1。
日龄 | 接种的疫苗 | 接种途径 | 备注 |
1 | 马立克氏病疫苗(CVI-988) | 皮下注射 | 在出壳24H内接种 |
6~7 | 传染性法氏囊病弱毒苗 | 滴嘴 |
|
13-14 | 新城疫(Ⅱ系)+传支二联弱毒苗 | 滴眼、鼻 |
|
21~22 | 新城疫(Ⅱ系)+传支二联弱毒苗 | 滴眼、鼻 | 二免 |
40~42 | 禽流感疫苗 | 肌注 | 以后每隔半年再免疫一次 |
45~50 | 鸡新城疫Ⅰ系、禽霍乱疫苗 | 分别肌注 | |
120~130 | 新一减一传支三联灭活苗 | 肌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