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的早春管理

   一、提高水温在适温范围内,鱼类会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摄食、加快生长。因此,初春鱼池水位应掌握在0.6—0.8米,使水温能较快升高,以利充分发挥肥效和促进鱼类提早开食。开春后在勤灌水,对保水力差的池塘,在加注新水时,不要一次大量流入,以防水温骤降,同时应适当施些有机肥,以利提高水温。

二、调节水质开春后,由于气温、水温逐渐回升,鱼类的生物饵料开始大量滋生。若发现水质老化和偏酸性,可注入20厘米新水,并每亩用20—30公斤生石灰。一般每亩每次可施鲜猪、牛粪200—300公斤,每15至20天施一次;也可施化肥,如每亩施碳酸氢铵、钙镁磷肥各2.5公斤,或尿素1公斤,加水20--30倍全池泼洒。

三、及时开食当表层水温上升到10℃左右时,鱼类开始少量摄食,有时食量还较大。当表层水温达到3℃时每周投食一次;晴暖天气当表层水温升到10℃时需每天或隔天投食一次,每次投量为夏秋季量的1/6左右,或以3--5小时吃完为度。

四、提早防病鱼类如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会造成生长停滞、疾病增多。因此,加强前期饲养管理是增强鱼类抗病力的有效途径。另外,在鱼池早春注入时,应尽量注入冬季腊水,因这种水带病菌少,有利于减轻鱼病的发生。春季成鱼池常见的鱼病是水霉病,这是一种真菌性疾病,多因操作不慎致使鱼体受伤引起,可用400毫克/公斤食盐和400毫克/公斤小苏打合剂,全泼池洒或浸洗鱼体进行防治。另外,车轮虫、斜管虫病等寄生虫病也时有发生,可用0.7PPM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治疗。

五、春放鱼种五注意

(一)注意认真清理鱼塘。在放养之前必须要认真清除野杂鱼,杀灭病原体,以提高鱼种的成活率和饲料利用率。其方法是:把鱼塘内的水抽出,挖掉过多的淤泥,并整修加固塘埂,堵塞漏洞,平整塘底,铲除底部及四周杂草,在鱼种放养7--10天,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或漂白粉3公斤,泼洒在塘内,也可二者并用。施用生石灰除杀灭野杂鱼和病原体外,还可改良底质,促进有机物质的良性循环,增加水的肥度,改善水质。

(二)注意合理确定鱼种。对鱼种的确定,主要应根据养殖区鱼种条件、饲料来源、市场需求来决定,如盛产水草的地区可以主养草鱼、鲂;在低产地区饲料来源少,可主养鲢、鳙。同龄的鱼种规格力求整齐,发育良好,色泽光亮,体质粗壮,游泳活泼,逆水力强。

(三)注意搞好安全运输。在鱼种运输前要进行两次以上的拉网密集锻炼,起运当天停止投喂。在运输过程中要及时换水,并采取增氧措施。也可在水中加青霉素,以提高运输成活率。并要做好鱼种的起运和装卸的衔接工作,做到人到鱼到。运到目的地后,如果温差超过5℃,需要调温后放养。

(四)注意选择放养时机。在放养前,要对鱼种进行消毒,常采用10PPM漂白粉或8PPM硫酸铜浸洗20分钟左右,或两种药物并用。放养时要选择较好的天气,切忌雨雪刮风天气放养。放养地点应选择在鱼塘的避风向阳处,将盛鱼的容器放入水中倾斜,让鱼自行游入塘内。

(五)注意加强开食管理。要采取施肥培育天然饲料的措施,使鱼种一下塘便能吃到天然饵料,在施肥时鱼塘内的水要浅,一般亩施500—750公斤。缺磷的鱼塘可另施过磷酸钙,采用过磷酸钙和粪肥一起堆放发酵后施用,以促进有效磷的释放。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