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的养殖技术?

老师:您好! 本人想了解林蛙可以在攀枝花养殖吗?我们地处亚热带,一年四季溫差不大.林蛙的市场前景怎样?谢谢! 姓名:冯丹 单位:四川攀枝花 联系电话:13882345130 2007-07-10 参考答案 冯丹同志: 您好,您咨询的问题参考如下:  1. 养殖准备 刚变态的幼蛙在围网的全封闭条件下进行全人工养殖,这样便于管理,用地少,幼蛙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但是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素才能保证幼蛙的正常生长发育。 (1)消毒灭害:在幼蛙进入养殖场地以前,一定要将养殖场地全面消毒。消毒前,将场地翻一翻,每666.7平方米(亩)用敌百虫或杀灭菊酯100克水溶后喷洒,以杀死地下害虫和甲壳虫;再用生石灰(块灰)250千克,分几堆后浇水粉化,即可均匀地撒向场地,或将13千克漂白粉水溶后泼洒。幼蛙进入养殖场地以后也要定期消毒,以杀死病菌,减少疾病发生。 (2)饵料供应:要为中国林蛙幼蛙提供充足的、较小的、能被吞食的活饵料。人工养殖供蛙食用的2龄黄粉虫、九龙虫(从日本引进,幼虫最大1厘米长,活动幅度大,优于黄粉虫)和3天内的无菌蝇蛆。 (3)生态环境: 为中国林蛙提供一个多层绿色立体生态环境和相对潮湿的小气侯。定期向养殖场地内喷水,不得让强光直接照射到中国林蛙,必要时在养殖场地上方设2层甚至3层遮阳网设施。 2.养殖管理 幼蛙根据气侯、环境和自身的条件,自行上岸并适时进入围养圈。事先围栏,下网脚不要放下,把面对池沟的一侧围网抬高,待幼蛙进入养殖圈后再埋实网脚,不让幼蛙返回水沟和水中。 (1)特护育幼:刚变态的幼蛙体弱个小、行动缓慢,捕食、逃避能力很差,狂风暴雨(特别是酸雨)对幼蛙的危害极大,因此要把变态后的小幼蛙先集中在小范围内进行精心培育,即“特护育幼”。特护育幼属于高密度、节约型、工厂化养殖,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林蛙成活率(最高时可达到90%以上),而且节省人工、节约饵料、便于管理。事先在六块围网区靠沟的一边,距沟边5~6米处扎一道临时围网,上面搭遮雨设施,把幼蛙集中在临时大棚内饲养。幼蛙变态后的第一个月,是养殖中国林蛙全过程中关键之中的关键,关系到林蛙养殖的成败,千万不可图简便而等闲视之。集中饲养2个月后,再提起临时围网的网脚,把幼蛙放养到大面积的围网里 (待养至每年12月底,再把沟里的水加满,并将面对沟一侧的围网下脚拉起,让蛙进入沟内冬眠)。由于刚变态的幼蛙个小体轻,不熟悉环境,特别善于攀登、钻逃,即使在垂直光滑的玻璃表面,只要潮湿下雨就能攀登逃脱,所以每块围网的上端都要用薄膜做成“个”字形以防其逃避。 (2)饵料:幼蛙的饵料来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天然昆虫,另一个是人工繁殖的活饵料。通常,养殖场内的绿色植物生长旺盛,昆虫就多,无形中为幼蛙提供了天然饵料,但要注意不要让杂草生长。前面已经强调了特护育幼的重要性,其中确保“育幼”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要有足够的、优质、细小、多样化的活饵料。初春的4月,乍暖还寒,野生昆虫尚不多见,这就要求在幼蛙变态的前2个月就要购买活饵料的种虫,以繁育足够的黄粉虫、九龙虫和无菌蝇蛆,确保“特护育幼”获得成功。活饵料繁殖需要的温度最低是17~20℃,4~5月有时气温达不到,那就要采取升温加热措施,有条件的可装一只小空调,最俭省的用煤炉、木屑炉等。 (3)饲养密度:可以将产卵池、孵化池、蝌蚪饲养池和幼蛙饲养场地放在一起,蝌蚪变态后直接登陆,营陆地生活。饲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80~300只或每666.7平方米(亩)5万~10万只幼蛙为佳,密度过大,中国林蛙会因为缺少食物、营养不良,导致抵抗力下降,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开始密度可以放大一些,随着蛙不断长大,要不断分池。每次分池时要将蛙放在浓度为5×10-6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浴5分钟,再放到养殖池内。 (4)分池饲养:通常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采取分池饲养。①将个体相差较大的蛙分开饲养,避免个体小的蛙在争食时总是处于劣势,结果导致个体差距越来越大。②随着蛙体生长增大,通过分池饲养,以降低饲养密度。③把当年达到性成熟的蛙放入其他养殖池中单独饲养。④ 至当年10月底,如估计到有较大数量的小蛙当年不能性成熟,需要继续饲养,就考虑建立温控大棚,在温控大棚里饲养。 (5)湿度控制:晴天、高温季节,每天喷水1~2次,保湿降温。雨天要及时排水,要事先建好畅通的排水道,养殖场地不能有积水。养殖场地的最佳环境是潮湿而不积水。为了保持场地湿度,可以散放一些不易腐烂的枯枝、树叶,以及种植阔叶植被来减少水分蒸发。 (6)防范天敌:黄鼠狼、老鼠、“蛙敌”、蛇、鸟、野生的土青蛙、蚂蟥、癞蛤蟆和甲壳虫,均可对中国林蛙造成较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伤害。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定期巡视,发现鼠洞应及时挖掘灭杀,定期在养殖场和养殖场周围投放鼠药、安全电,最大限度地减少天敌对中国林蛙的损害。7月份始,是 “蛙敌”出现盛期,黄鼠狼也随之而来,须小心防范。 3.投饵 中国林蛙养殖的饵料来源包括天然昆虫和人工养殖昆虫,但是以人工养殖的昆虫为主。中国林蛙养殖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饵料供应是否充足,所以养殖林蛙须把50%以上的精力、物力放在活饵料培育上。投喂饵料最好能定时、定量、定位。中国林蛙在清晨和黄昏活动比较多,因此一般每天喂食2次为佳,上午8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各1次。刚变态的幼蛙取食比较频繁,而且24小时均有取食行为,因此这一时期可以适当增加喂食次数,一般每天可投喂4~5次。  中国林蛙是我国著名的集药用、食用、保健于一身的珍贵蛙种,属国家保护动物,被誉为深山老林珍品,滋补健身极品。中国林蛙输卵管干制成的哈士蟆油是名贵韵中药材,近年来一直在国内外药材市场畅销,而且价格昂贵,供不应求。 中国林蛙已被国家环保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制定的关于濒危物种的等级标准,中国林蛙被列为易危物种。自然条件下中国林蛙生活在深山丛林中,80年代以来由于无计划的过量人为捕杀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野生中国林蛙资源日趋枯竭。在东北的有些县市中国林蛙已经灭绝或处于灭绝的边缘,有专家估计如果不采取措施保护资源,到下个世纪初将有大部分产区的中国林蛙达到灭绝状态。可见,开展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一方面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从60年代开始进行林蛙的人工管理和围栏养殖试验,80年代初中国林蛙人工养殖问题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进入90年代,人们开始进行全人工养殖试验,从而使中国林蛙生产向集约化、高密度、‘短周期、低投足高产出方向发展。 随着国内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增强;哈士蟆油作为一种保健极品,其内需量必将不断扩大。当前种植和养殖业结构调整之际,作为继牛蛙和美国青蛙之后又一个人工养殖驯化并进人商品化生产的蛙种,中国林蛙养殖业必将会得到广泛的推广和深入的发展。 以上内容及建议,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