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能在冬天养殖吗?

申老师: 您好!我想咨询一下蟾蜍是否只能在夏天养殖,蟾蜍必须冬眠吗?如果有较好的越冬设施是否能改变其冬眠的习性?望回复,谢谢! 姓名:lucia 单位: 联系电话: 2007-05-09 参考答案 lucia同志: 您好,您咨询的问题参考如下: 一、蟾蜍的品种特征及生活习性 1、蟾蜍的品种特征及分布:蟾蜍俗名癞哈蟆。主产于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地区,常见主要品种为中华大蟾蜍,花背蟾蜍和黑眶蟾蜍3种。这几个品种个体大,体长10厘米以上,背面多呈黑绿色,布满大小不等的瘰疣。上下颌无齿,趾间有蹼,雄蟾蜍无声囊,内侧三指有黑指垫。 2、蟾蜍的生活习性:蟾蜍雌雄异体,产卵于浅水中孵化繁殖成蝌蚪,幼成蟾蜍水陆两栖,喜欢湿、暗、暖避光地方。夏秋季节,白天常栖息于沟边、草丛、灌丛、屋后砖墙乱石孔洞阴暗潮湿处。傍晚和清晨出来捕食蚯蚓、蜗牛、昆虫并兼食嫩草嫩叶等。半夜成群活跃于露地。冬季气温下降到10℃以下进入土穴、乱石洞中或水底泥中冬眠。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到10-12℃时,又出来开始活动,捕食昆虫,繁殖产卵。 二、蟾蜍养殖对环境的要求 1、蟾蜍对生活环境条件的要求:饲养蟾蜍应根据它的生活习性,为其提供潮湿、阴暗、温暖凉爽的地方,水源良好,四季不涸,与水连接处有绿色草丛、蔬菜栖息地,并有充足的饵料来源,为其繁殖产卵创造条件。 2、饲养蟾蜍最适宜的地方:蟾蜍最适宜于野外天然环境条件中饲养。选择村庄附近,四周有草丛、灌丛并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常年不干涸的池塘、水田、水沟、沼泽地放养,四周设1米以上围栏,产卵水域须静,有水草。也可在稻田、藕池中放养,但应设围栏防逃,注意科学施用农药,防止药死蟾蜍。还可建人工养蟾蜍场,场周围设围墙、场内建养殖池、繁殖产卵池、孵化池。养殖池周围种植饲用牧草及蔬菜,供蟾蜍避光栖息。池中投放少量水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调节水质,繁殖水蚤供蟾蜍捕食。可在场中安灯诱杀昆虫作为饵料,还可人工养殖蝇蛆、黄粉虫、蚯蚓等高蛋白鲜活动物饵料,保证蟾蜍不缺饲料。 三、随着上海、广州等地对蟾蜍肉食用量的增加,特别是近几年又开发出蟾衣、蟾酥这味中药材的一些新用途后,市场对蟾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为满足社会需求,保护野生蟾蜍资源,我国一些具有超前意识的养殖场已开始进行蟾蜍人工饲养技术的研究,并在其关键性技术——蟾蜍的越冬技术上取得了成功,使蟾蜍越冬后马上开始脱蟾衣采酥工作。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秋季强化饲养  由于蟾蜍属变温动物,每年深秋到初春为冬眠期,如秋季食物缺乏,营养没跟上,往往导致开春后蟾蜍因体力不支而死亡。蟾蜍喜食活的小动物,而对静止的东西视而不见。因此,应在每年10月份,用豆渣和猪、羊血各半混合后放入器皿中,让其自然发酵,引来飞蝇产卵,5天~6天后蛆虫大量孵出并爬出器皿外,任蟾蜍自行摄食。同时,可于晚上在养殖场上空开亮几盏灯引诱昆虫集聚,由蟾蜍取食,补充饵料,使其冬前健壮。  2、越冬保护  每年11月份前后,水温10℃~12℃左右,蟾蜍即进入冬眠期,不吃不喝,行动缓慢。此时原本在旱地上活动的蟾蜍,要下水过冬了。水下越冬措施主要是有以下几种:  (1)室外越冬  越冬前在饲养场中间或周边地带开挖几条水沟,水沟总面积占场地面积的10%~20%,沟内蓄水30厘米~100厘米深,北方宜深些。每平方米水面积放养10只~30只蟾蜍。严冬季节如发现结冰,早上应把冰面打破,以利氧气溶入水中,不因冰封而导致水下蟾蜍窒息死亡。  (2)室内越冬  可用缸、盆、桶加水20厘米深,然后放入蟾蜍。室内越冬要防止室温过高,导致蟾蜍冬眠不足,以保持水温在1℃~8℃左右为宜。  (3)如有条件,也可用塑膜大棚越冬  越冬时保持棚内气温在1℃~10℃即可。但应防止晴好天气时,中午棚内温度过高,要注意及时通风换气。  不管室外或室内及大棚越冬,要防止养殖池漏水,管理中要定时检查,发现漏水的要及时补水;如不漏水,且水不变质的,整个冬天不必换水。  越冬蟾蜍入水前,应对池水及蟾蜍用万分之一漂白粉溶液喷洒消毒1次,以防病菌侵入。越冬时还要防止水老鼠、水獭等敌害生物偷吃蟾蜍。春天来临,日平均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蟾蜍即自行交配产卵于水中。此时,应用网把卵粒捞出来,放入孵化池中孵化。同时越冬蟾蜍也陆续爬上岸寻食,越冬结束。 以上内容及建议,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