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现将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1基本设施
3月底即人工繁殖前1个月多,在避风向阳、光照充分的地方,建造水泥池15个,其中:面积10平方米培育池1个,池深1m,面积4平方米孵化池4个,池深0.5m,面积20平方米育苗池10个,池深0.8m,另外有4亩池塘可用于泥鳅种的培育。水泥池底平整,呈长方形,池边设注排水管道,所有水泥池在使用前15天左右,用水浸泡,多次冲刷,除去池中碱性,曝晒待用。
2人工繁殖
2.1亲泥鳅的选择及培育:亲泥鳅来源于河沟捕捞。培育池使用前7~10天池底铺20cm肥泥,每平方米用150~200g生石灰泼洒全池消毒,注水40~50cm用40目筛绢过滤,防止有害生物入池,在注排水口用铁丝设置防逃网。水温稳定18℃左右后,选择体长15~20cm,体重30~50g,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的泥鳅作为亲鱼,雌鳅胸鳍比较短,鳍的前端较圆钝,呈扇形,静止时鳍条展开放在一个平面上,雄鳅胸鳍比较长,前缘尖端部分向上翅起。把捕获的亲泥鳅按雌雄比1:2放入培育池中进行强化培育,放养密度8~10尾/平方米。培育期间主要投喂动物碎肉、碎内脏、鱼粉等动物性饲料,日投喂量占亲鳅体重的5~8%,并辅以少量米糠、麦麸及鲜嫩水草等植物性饲料,由于泥鳅喜欢夜间觅食,投喂应以傍晚为主。每2~3天冲换新水一次,每次换池中的1/4~1/3。
2.2人工催产:晴天水温达到20℃以上后,从培育池中选择性腺发育成熟的亲泥鳅,雌鳅腹部圆大,轻压腹部有无色透明的卵粒流出,雄鳅精液充沛,挤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人工催产全部采用肌肉注射,每尾雌鳅注射800~1000国际单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雄鳅剂量减半,采用1毫升注射器和四号针头进行注射,肌肉注射在背鳍前下方两侧,针头朝头部方向与亲泥鳅呈45°角,插针深度约0.4cm,雌鳅注射0.2毫升,雄鳅减半。注射后的亲泥鳅为便于人工授精,雌雄分放入培育池中两个网箱(1m×1m×0.5m,网目0.3~0.5cm)内,观察发情产卵,适时进行人工授精。
2.3人工授精:雌泥鳅产卵前在前面游,雄泥鳅在后面紧迫,泥鳅发情多活动水表面。注射催产剂的亲泥鳅在水温20℃左右,经20小时即可发情产卵,发现雌鱼产卵,立刻将亲鱼捞出进行干法受精。用干净毛巾擦干体表水,将雌泥鳅卵挤入瓷碗、瓷盆或塑料盆中,并立刻进行雄鳅挤精,1尾雌鳅卵配2尾雄鳅精液,经羽毛搅拌约3分钟,使精液和卵粒混匀,充分受精后,撒在鱼巢上,放入孵化池中进行静水孵化。鱼巢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洗净的柳树根、小草扎成小束做成,整个受精过程避开强光进行。
2.4人工孵化:孵化前10天,孵化池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待药效消失,注水30cm,把粘满卵粒的鱼巢扎在竹竽架上,用石头坠入水面下,每平方米2~3万粒卵,池顶覆盖帆布,避免强光照射。在水温20℃左右,3~4天即可孵出鱼苗,刚孵出泥鳅苗体长2.5~3.6cm,不能自由活动,用头上的喷射器吸附在鱼巢及池壁上,3天后开始游动,取出鱼巢,开始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