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选择根据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产的实际需要,应从水源、水质、土质等方面考虑。水质要求无污染,湖水、河水、井水、泉水、自来水均可,水温较高、水质较肥、中性或弱碱性为宜。水源要充足。池水的透明度最好在15厘米左右,溶解氧丰富。土质以黏土为好,长成的泥鳅体呈黄色,体肥而壮,肉味美;而在沙质土水体中长成的泥鳅体色黑,肉质差,对经济效益影响很大。
养鳅池可利用水田、池沼、鱼池改造而成,也可专门建造。做到防逃、易捕。土池的池壁和池底须夯实,池的周围需建高出水面30厘米的防逃墙。墙心嵌木板、塑料板或铁皮,上沿加设宽12厘米的尼龙网罩檐。池的进、出水口都要用金属丝网或尼龙网罩住。在池中央或排水口附近设深30厘米的集鱼坑,面积占全池的5%,坑周围用木板围住。稻田养殖可在四周或对角线挖宽30~50厘米的集鱼道。为防止因暴雨等引起池水过满而漫池逃鱼,须在排水沟一侧设立深5~10厘米、宽15~20厘米的溢水口,用网罩住,平时要及时清除网上的污物,以防网眼堵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