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龟养殖和常见病害的诊疗技术(二)

三、饲养管理

    1、分级分池放养每平方米可放养种龟l组(1公2母)或中龟3组或幼龟5组~ 10组或稚龟10组~ 20组,按大小不同分池饲养,不可混养,以免影响小龟生长。

    2、定点、定时、定量投食初春和初冬每天中午投食1次,春末到深秋是摄食旺季,每天投食2次,上午9时投食40%傍晚再投食60%,投食应固定一处,投下的食料在150min内吃完为度,吃不完下次可少投,食料大的要切小,硬的要浸涨,生熟均可,小幼龟喂营养丰富的细碎饲料,变质饲料不可使用。饲料以动物饲料为主,可适当搭配些植物性花果蔬菜饲料,也可以用甲鱼饲料饲喂。 

    现代化温泉养殖

    3、定时换水、消毒面积大的池子, 20d~ 50d部分换水1次,小池子2d~ 3d或6d~ 7d部分换水1次,透明度保持在10cm~2ccm,冬季根据情况尽量少换水,但缸盆养的应及时换水,池水一般20d~ 30d用10ppm 漂白粉消毒,可防龟发病。

    4、夏季池水必须保持80cm ,池 上要遮荫1/5以上,池内养些浮萍,周围种上树,必要时注入新水降温,使水温不超过45℃ 5,繁殖与孵化野生鳄龟第3年开始产卵,而人工饲养的鳄龟18个月或长到1kg以上即开始产卵。4一5月和9一10月自然交配,5~ 8月为产卵盛期。母龟晚上产卵,年产卵30~ 120枚,分3~ 4批产卵,每批8一50枚。孵化方法:孵化箱高20cm ,宽50cm,长70cm ,箱底钻几个漏水孔,放5cm 粗沙,再放5cm 细沙,把卵放在沙土上(有白色点的动物极朝上),盖5cm 细沙,然后加盖防鼠、蛇,使用的粗细沙,均先用开水 浸烫消毒。每天检查卵一次。如表层沙面干燥,要淋水保湿,以手握沙成团,松手即散为宜。在自然气温下65d~ 75d可孵化稚龟,孵化率93%~96% ,如用恒温30℃,相对湿度80% ~90% ,经50d…60d即可孵出稚龟,孵化率98%,稚龟出壳后,让其在孵化箱内活动几个小时,待脐带脱落,即移入20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5min,再放入清水内饲料

    夏、冬季特别护理 夏季气温较高,有的地区野外气温超过40℃,地表温度超60℃水面温度超过45℃,此时节,要加深池水,千万不要浅于30厘米,露天池子遮荫五分之一以上,或池内放养浮萍水草之类降温,也可在池边种植几棵果树。尽量保持水面温度不超过43℃。 鳄龟适应性较强,属变温动物,耐高温又耐低温,在一5℃~ 43℃水温内都可生存,但以23℃~ 38℃内最活跃,又以28℃~ 3l ℃生长速度最快, 15℃以下时进入冬眠,极少活动,13℃以下全部冬眠,据试验,在- 5℃水中的冰层下不致冰死,在1℃以上安全无恙。

    四、龟类常见病害的诊疗

    龟类的生命力和抗病力较强,疾病较少,但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饲养场地、温度、饵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也会发生各种疾病,所以平时要注意观察检查,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对症下药,以免造成经济损失。龟类常见病害的诊疗经验介绍如下,供参考应用。 

    1、外伤炎症 由于饲养池粗糙而擦伤皮肤,或在运输中互相抓伤而引起细菌感染发炎可用双氧水对伤口消毒,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也可抹上消炎药膏,然后离水干养几天即愈,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炎症侵害,可选用四环素、螺旋霉素拌饲料喂给,每次用量即: 500g 龟是成人一次用量的1/2,每天1次,连用3天。 夏季喂不洁或腐败变质的饲料易引起肠胃炎,有的龟呕吐、拉稀便,水池中的龟都食欲不振,食量明显下降,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病龟脱水死亡,治疗可注射氯霉素或庆大霉素,每500g龟用0.2g,每天1次。 

    3、消化不良 如果长期大量投喂饲料过量或不易消化饲料,常引起消化不良甚至造成拒食,所以饲料要多样化,不要单一。如发现消化不良,首先要改投鳞、香、软味饲料引导食欲,并对病龟灌服多酶片溶液,每500g 龟,1次1 片,也可用其他有助消化的药物(如酵母片等)。不要过量喂以蚕蛹、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否则时间一长导致脂肪代谢不良,会增加治疗难度。

    4、感冒 初春或初冬气候多变,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少数龟有感冒现象发生,特别是温窒内因通风不良而又突然降温时容易出现。症状是龟呼吸有声,鼻孔阻塞,偶尔流粘液或结痂现象,有的流眼泪,甚至口中发声。发病后,可在饲料中加入病毒灵喂之,每500克龟,每天喂半片;如有喉炎,可用西瓜霜粉剂喷入龟嘴内,每天2次,一般连用3~ 4天药即可治愈。

    5、水霉病 水霉病是一种水中真菌引发的病,主要是冬季不见阳光或水质不良引起的真菌寄生,有时秋季、春季也发生。一般此病发生时,可见到龟脖于四周及四肢甚至有时甲壳上也可见到白色丝状的粘物在水中漂动,也叫水肤霉病。水霉病对大龟影响不大,但对小龟可能引起死亡, 可用万分之一孔雀石绿溶液浸洗病龟15min,也可用食盐水浸洗病龟。

    6、烂板壳病:此病主要是病菌侵入龟壳内发生糜烂。其症状是龟的背壳或底板最初出现白色斑点,慢慢形成红色块状,用力压之,有血水挤出。治疗时可将患处表皮挑破,挤出血水,用食盐涂擦,擦后即冲洗,每天1次,连用15天。也可用紫金锭(药名、药店有售)加醋词匀至糊状后,涂于患处,数次即可治愈。

    * 腐皮病 *

    病 因:由单孢杆菌感染引起的。因饲养密度较大,龟互相撕咬,病菌侵入后,引起受伤部位皮肤组织坏死。水质污染也易引起龟患病。 

    症 状:肉眼可见病龟的患部溃烂,表皮发白。

    防治方法:首先清除患处的病灶,用金霉素眼膏涂抹,每天1次。若龟自己进食,可在食物中填加土霉素粉;若龟已停食,可用金霉素涂抹然后将病龟隔离喂养。切忌放水饲养,以免加重病情。龟恢复后再人池饲养。 

    * 绿脓假单胞菌败血症 *

    病 因:绿脓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中。主要经消化道、创伤感染。饵料、水源中也有病菌。 

    症 状:食欲停止,呕吐、下痢,褐色或黄色脓样粪便。解剖可见:肝、脾肿大,表面有针尖状出血点,胃壁高度水肿、肥厚,胃粘膜溃疡化脓,肠粘膜溃疡化脓,肠粘膜广泛出血。胃肠内充满混血褐色的脓样粘稠内容物。

    防治方法:肌注链霉素,每天1次。剂量按龟体重大小而不同。详见“龟龟一族”的“给药剂量”。 

    * 疥疮病 *

    病 因: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点状亚种,常存在于水中、龟的皮肤、肠道等处。水环境良好时,龟为带菌者,一旦环境污染,龟体受外伤,病菌大量繁殖,极易引起龟患病。 

    症 状:颈、四肢有一或数个黄豆大小的白色疥疮,用手挤压四周,有黄色、白色的豆渣状内容物。病龟初期尚能进食,逐渐少食,严重者停食,反应迟钝。一般2~3周内死亡。

    防治方法:首先将龟隔离饲养。将病灶的内容物彻底挤出,用磺酒搽抹,敷上土霉素粉,再将棉球(棉球上有土霉素或金霉素眼药膏)塞人洞中。若龟是水栖龟类,可将其放人浅水中。对停食的龟应填喂食物,并在食物中埋人抗生素类药物。 

    * 越冬死亡症 *

    病 因:在冬眠前,龟的体质弱,加之冬眠期的气温、水温偏低,龟难以忍受长期的低温。也有部分龟在秋季产卵后,没能及时补充营养,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冬眠期的需要,导致龟的死亡。

    症 状:冬眠前,龟的四肢瘦弱、肌肉干瘪。用手拿龟,感觉龟较轻。水栖龟类的龟经常漂浮水面。 

    防治方法:冬眠前,增加投喂量,并添加营养物质和抗生素类药物,如多种维生素粉、维生素e粉、上霉素粉等。对体弱的龟,单独饲养,并加温,即让龟不冬眠,使龟正常进食。 

    * 白眼病 *

    病 因:眼部受伤或因水质不好,刺激眼部而使病龟用前肢擦眼部,感染细菌所致。该病多见于红耳龟、乌龟、黄喉水龟、黄缘闭壳龟、眼斑水龟等,且以幼龟发病率较高。发病季节是春季、秋季和越冬后的春季为流行盛期。

    症 状:病龟的眼部发炎充血、眼睛肿大。眼角膜和鼻粘膜因眼的炎症而糜烂,眼球的外部被白色的分泌物掩盖,眼睛内部存在炎症。病龟常用前肢擦眼部,行动迟缓,不再摄食。严重者时,病龟眼睛失明,最后龟体非常瘦弱而死。有些病龟在发病初期仅有一眼患病,如不采取措施,很快另一眼也出现症状。 

    1)加强饲养管理越冬前和越冬后,开始摄食时,经常喂给动物肝脏(牛肝、羊肝、兔肝、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