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壤底质的透水性、保水性、可塑性、抗剪力、黏附力、凝聚力都不一样,严重地影响施工难易和工程质量的好坏,及其建设耗费数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养鳖池水体环境和生产,因此必须仔细地鉴定、选择。
养鳖池一般比养鱼池浅,从土木工程要求建场地点的土质看,主要是保证池底不漏水,挖池取土筑池不龟裂为宜,质地细腻光滑,以免鳖爬上堤岸或钻入裂缝损伤表皮。
一般可将土壤分为黏土、壤土、沙壤土、粉质壤土、沙土、粉土和砾质土。在这些土壤中,黏土类(包括黏土和腐质黏土,俗称湖泥)保水力强,浸水后松软,适宜作鳖池底土和堤心防渗土料。但黏土干燥后容易形成龟裂,冰冻时膨胀很大,所以用于筑堤必须适量渗入沙土和沙壤土护坡,否则露于水面之上的坡堤容易造成龟裂和塌方,对养鳖十分不利。
壤土类包括壤土、沙壤土和质壤土,这类壤土透水性和保水性均适度,用于筑堤凝聚力好,不容易龟裂、塌方,最宜于建池。其中,以壤土最佳,沙壤土和质壤土次之。
沙土、粉土和砾质土透水性强,不能保水,若在这类土质上建池,可挖池后在池底及池沿上铺一层塑料布,再在塑料布上铺20厘米厚的壤土即可起到保水防漏作用。塑料布一般要2~3年换1次。沼泽土俗称烂泥田或烂泥土,常出现在涝洼地和河口冲积三角洲平地。主要是地下水位较高,超出地下水位线上的土层较薄,以下便是沉积的沼泽化软土。下挖越深,池埂或墙基越易成不均衡的沉陷,造成建筑物倒塌。在这类土质上建池必须采取防沉措施。